内蒙古供销社:从中山路上隐去 在乡村路上振兴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3年04月14日编辑:封雅静
导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销合作社是人们采买生产、生活资料唯一的场所,历经7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内蒙古供销社虽然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并没有停止改革和探索的步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

对于年轻一代的城市人群而言,“供销社”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现如今,家家户户购物都是大型连锁超市,亦或网上下单,供销社已经鲜少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可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供销社的记忆是无法抹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无论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还是柴米油盐等生活资料,都得到供销社去购买。


1.jpg


可以说,在当时,供销社几乎承担了90%以上的物资供应。当然,也不是想买什么就有什么。凭票购买、限量供应是当时供销社的一大特色。


供销社


其实叫供销社,主要是国家向农村分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一种商店。内蒙古供销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距今已有70多年时间。


2.jpg


1949年7月,根据中共东北局“以村建立合作社”的指示,内蒙古合作总社在此基础上成立;8月,原绥远省根据华北供销合作委员会指示,成立绥远省供销合作总社,并自上而下建立市区、旗县和基层供销社。

 

1953年,在呼和浩特分隔新旧两城之间的中山路上(现中山西路),一座两层仿古建筑率先建立,后来这座建筑物成了中山路上的古建筑典范。1954年,蒙绥两省区合作社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合作社联合社,该楼顺势成为内蒙古供销社的办公楼。

 

从1958年开始,内蒙古供销社便与商业厅经历了“三分三合”,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了1977年。供销社的性质由集体所有制变为全民所有制。

 

3.jpg


1990年以后,随着市商业中心的移动,中山路上的各种建筑拆的拆,搬的搬,供销社办公楼也不例外,拆除后的原址上建了“鹊桥大酒店”。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内蒙古供销社开始走“下坡路”,经营状况大不如前。


4.jpg


时间迈入新世纪,内蒙古供销社的发展也发生了蜕变。在重点抓现代化农业服务的同时,供销社不仅承担着农资、日用百货、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的回收和销售的四大体系职能,而且拓宽了形式和渠道,更加注重合作和惠民。

 

到2000年末,全区供销社系统扭转了自1990年以来全区供销社系统持续十年亏损的局面。

 

此后,内蒙古供销社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10年底,内蒙古供销社系统已形成遍布全区、联结城乡的经营服务网络。


5.jpg


2013年3月3日,内蒙古供销社与全区12个盟市共390多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进行了产销对接,甄选出首期上线的有机杂粮、大米、山珍、肉类、奶制品、沙漠产品等八大系列土特产品,随着业务对接的逐步深入,还要将各种原生态、原产地的优质特产陆续在电子商务平台呈现和营销。

 

2022年,内蒙古供销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372亿元,实现购进总额328.7亿元。汇总实现利润总额2244.6万元,较上年减亏增盈 5165.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社有企业所有者权益12.8亿元,增加2665.2 万元、增长2.1%。


供销社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放在当下的时代,当下的市场经济中,略显神秘而低调。内蒙古供销社虽然从最繁华的商业大街中山路上隐去了,却依旧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行……亚茹)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