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中央一号文件里的赤峰机遇

来源:赤峰日报时间:2023年03月09日编辑:封雅静
导读: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1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有许多新提法、新亮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不少措施对赤峰来说,是难得机遇和重大利好。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1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有许多新提法、新亮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不少措施对赤峰来说,是难得机遇和重大利好。


当前,赤峰市正处在完成“五大任务”、聚焦落实“五个定位”、建设“六个赤峰”征程中的关键时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好赤峰答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最大潜力和后劲都在农村。找准一号文件里的赤峰机遇,能够为建设现代化新赤峰持续夯实基础、拓展空间、激发潜力。


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找准一号文件里的赤峰机遇。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振兴。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在一个个具体的措施上。一号文件中提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对赤峰而言,就是要聚焦抓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拓展农牧业功能,推动全链条升级,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杂粮杂豆、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深入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支持传统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扩能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全方位宣传推介“赤诚峰味”,让更多赤峰农产品走出赤峰、迈向全国,成为在市场上叫得响、有品牌号召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更多乡村和村民致富。


要用好一号文件政策赋能,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见山、望水、觅乡愁,这是我们对乡村的整体寄望。乡村就像一本书,她不仅镌刻着村民们的生活,也承载着市民们的诗和远方,等待着市民们去观览、去翻阅。一号文件提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等,这些都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力。赤峰要从中看到机遇,要通过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道路畅通、供水保障、数字乡村等工程,让乡村的基础设施更完备、公共服务更便利、人居环境更舒适,让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如星星般照亮玉龙大地。


t013087e3f601a5ee19.jpg


乡村建设的愿景蓝图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要因村施策,统筹考虑各类元素,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让乡土特色和地域特色成为每个乡村的地标性符号。要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苦功夫,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上觅良方、施良策。要深化“枫桥经验”赤峰实践,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打造文明和谐乡村,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让农村居民生活得安全安心安逸。


让一号文件里的机遇落地,最终要体现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想方设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好起来。一号文件提出“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经营增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具体到赤峰,就是聚焦促增收,提高经营收入,促进转移就业,盘活各类资源要素,落实惠农强农政策,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鼓励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增收项目,通过加快“三变”和“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及强化“京蒙帮扶”等机制,让更多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爱上乡村,始于她的高颜值、合于她的大容量、久于她的深内涵。一号文件政策机遇很多,能否抓得住、用得好,还需各地凭本事,借助一号文件释放的机遇,将丰富的农林资源、多样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成自身发展优势,让赤峰的乡村悦目赏心、宁静归心,让人虽身处赤峰,却犹如故里;虽初次相见,却似曾相识。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