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不差钱儿,购房者房贷盼“减负”

来源:铁口断房时间:2022年12月13日编辑:刘旭
导读: 呼和浩特在被“疫”情考验三年后重拾了一丝“烟火气”,房地产利好消息的传播速度也毫不逊色。现在,“疫”情式微,火候刚好,购房者房贷“减负”也该提早上马了......

2022年12月8日,饱受各方关注的呼和浩特人的朋友圈都在传一个消息:呼和浩特堂食解禁了!



是真是假,不知道。只是知道,和呼和浩特一样被“疫”情考验三年的许多城市,重新有了一丝“烟火气”。


而且,这个速度前所未有的,快!


与“烟火气”相比,房地产利好消息的传播速度一点也不逊色。


根本不用切换阅读频道,消息栏推荐给你的上一条是本地“疫”情消息,下一条肯定就是房地产纾困新举措。


不到一个月,直接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内保外贷……


据说,到现在,已经有近60家房企,拿到了2.8万亿的授信。这些巨量资金,专项用于房企“自救”,用于解除让购房者恐慌的“烂尾楼”难题。


不用万箭齐发,一箭四星,就足够傲视九州。




房地产业界一片欢呼,楼市的辉煌重现仿佛就在明天。然而,铁口断房认为,以上对房企的“扶贫”,只是针对供给端的“输血”,对需求端(购房者)的纾困措施,还未见到真章。


现实情况如下——


一方面是在2015年的强刺激下,房企以一波“高负债、高周转、高回报”的暴力拆解方式,全国房地产市场近5年卖出去了74亿平方米商品房。


另一方面,全国70个统计城市的库存达到了10亿平方米。这还不包括买了烂尾项目依旧还贷的那批悲催购房者。


3年光景换了人间。许多并不以居住为目的的购房行为,在购房者收入锐减,财富自由无望,还拉了一大串饥荒的情况下,房产也似乎从硬通货变成“风险”资产。


提振房地产的重要一环,是在需求端提高购房者的收入和房产消费信心。然而,供应端的房企被以万亿为单位的海量授信而“满血复活”,需求端的购房者还在进行从心理到生理的“灾后重建”。


这个时候,还有多少人有闲心、有闲钱买房?



“房”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却在认知理解上产生了偏差。


房企想的是怎样把手里的新房尽快“变现”,已购房者想的是咋能在还房贷上缓解荷包缩水的窘境,未购房者想的则是房价未触底需要等等再说。


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使劲的方向自然也不同,最后达成的效果能一样吗?


目前,房企已经获得了“拯救”;已购房者收获了“烂尾”项目有了“保交楼”的保证;观望的,那就继续等着房价触底吧。


房价触没触底,在房价没反弹之前无人知晓,但是,此时看来,对房企的金融政策支持应该已经出净。下一步的房地产政策很大概率会向已购房者的存量房贷款倾斜。


毕竟,房产占到家庭资产超7成的现实和房价收入比的悬殊,让购房者挠秃了本就不富裕的脑袋。而且,2014年房地产低潮时期, 银行降息、降准的次数各自多达6次。当时部分地区的最低利率甚至达到了3.43%。


而现在的房贷利率还在4%以上,利率下调空间还很富裕。而且给存量房贷款利率打折,不仅仅能减轻已购房者的房贷负担,同时还能给观望的未购房者“打了样”——上车趁早,过这村没这店。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出了迥异于历史的轨迹,再不是有城市振臂一呼“房价涨”,全国城市群起响应的时代。而是,大路朝天,各自选边。


未来的房地产格局很可能是,超大型城市继续严格执行限购、限售、限贷、限商、限价的“五限”政策;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实行除核心区域外的部分放开策略;剩下的没有特色的二三四五六线城市,能做的只有迎接房产降价的暴风骤雨。


这里,铁口断房要回应一句,很多老铁问:呼和浩特房产入手的时机在什么时候?


这个,真不好断言。



只能提个参考:看年终的呼和浩特房地产数据吧。


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呼和浩特房地产2022年的饺子里,如果馅里有“硬币”,那么,就可以提前定位板块与小区,准备节后和房企谈判。如果连点“荤腥”都没有。那就是房企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房价没触底,想买房的还需要继续等待蛰伏。


高层数万亿授信,是为了保持房地产稳定,让房企“保交楼”不烂尾,让“烂尾楼”这个令无数购房者痛心疾首的词汇或成过去式。现在,“疫”情式微,火候刚好,购房者房贷“减负”也该提早上马了!


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剃头挑子一头热,谁的头也不好剃。(本文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