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泽鲜亮、味美多汁的红番茄一个个热闹地垂挂于枝蔓间,等候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们。走进“中国番茄之乡”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秋风吹过,空气里满是番茄的甜香。在该镇银匠营子村收购商马洪文的仓库外,种植户拉着满载番茄的小车,排队等着将车上的番茄卸货包装,运往全国各地,大家喜笑颜开、忙个不停,一派丰收的红火景象。
喀喇沁旗地处北纬41度世界农产品黄金品质生产带,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强、微量元素丰富、酸碱度适宜,有利于番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这些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成为喀喇沁番茄具有果形周正、果面圆滑、酸甜适中、耐储性强等优良品质的重要因素。
“我们采用‘种植户+合作社+企业’发展模式,抱团发展,互相交流种植技术、市场行情。农户负责绿色无公害种植,保证品质,合作社保障技术服务,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可以与客商议价,形成农户抱团闯市场、联企业的发展格局,每年可带动当地1万人实现就业。”王爷府镇党委书记耿利军说。产销沟通渠道逐渐打通,资源被盘活,种植户从陌生到联合、从联合到互动,新的联农带农机制把小单品做成大产业,让喀喇沁旗在打造“一乡一品”、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上越走越宽阔。
“今年番茄的长势太好了,建9个大棚(硬果番茄冷棚),预计收入可达15万元,咱老百姓的日子也像这番茄一样越来越红火。”下瓦房村村民金小虎高兴地展示着王爷府镇亩产1万多斤的硬果番茄当家品种“思贝德”。“除去土地流转、种子、施肥、管护、人工等费用,每亩净收入至少1.5万元。现在村里有不少人主动学习番茄种植技术,就等来年大展身手呢!”王爷府镇下瓦房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告诉记者。
2016年,喀喇沁旗获“中国番茄之乡”称号;2018年,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喀喇沁番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截至目前,全旗硬果番茄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量达18亿斤,产值近30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今年,喀喇沁旗通过京蒙帮扶招商引资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赤峰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借助“宏福柿”品牌,拓宽喀喇沁番茄的销售渠道,不断增加喀喇沁番茄附加值,总产值可增加10亿元。
随着喀喇沁番茄的声名远播,2022年,北京双通惠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闻讯前来,短短的交流与调研便签订了年近百万斤的采购合同。这已不是喀喇沁番茄第一次走进北京,优良的品质、多年的销售,让喀喇沁番茄早就走进了北京大大小小的餐厅和无数人的餐桌。
“如今,‘中国番茄之乡’已成为喀喇沁旗一张亮丽的产业名片,在推动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通过强化种业提升、优化品种结构、增强科技支撑、加大品牌培育、突出项目引领、加强产销对接,不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中药材(蒙药材)、肉牛、肉鸭、林下经济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学教育研学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确保百姓增收致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喀喇沁旗委书记房瑞说。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