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锦后旗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动能转换、格局转变,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推出“一村八化”社会治理模式(议事民主化、主体多元化、规定标准化、责任网格化、服务订单化、诚信契约化、手段智慧化、评定星级化),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得到不断巩固和完善。
议事民主化 顺应民心民意
杭锦后旗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群众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引领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村民投身农村社会发展事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凝聚起了强大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合力。头道桥镇挪一村有效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村级事务的意见建议,实现敞开说村事、热心议村事、协力办村事,一批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党支部积极争取各级援助,全体村民自愿投工投劳,投资20万元建成了排干渡槽项目,解决了500多亩土地灌溉不便的问题;投资100万元实施危桥改造项目,解决了200多名群众安全出行和3000多亩农作物安全运输问题。在村委会的带领下,该村还陆续实施了1万亩大破大立高标准农田项目、订单果蔬种植、冷藏保鲜库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全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建成了集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于一体的村委会,基层党建、村民自治、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不断强化。二道桥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创新推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目前,全旗107个村已全部组建起村民理事会、家乡建设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志愿者服务队等不同形式的群众自治组织。在实施村庄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重大行动中,让每位村民充分参与公共事务,通过党组织提议,村民自治组织议事、决议、办事的方式,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水平。
主体多元化 促进社会稳定
杭锦后旗高位谋划,坚持主体多元化,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为抓手,认真组织开展政法书记、“五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局长、信访局长)下基层活动,扎实抓好两个平台建设(旗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乡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负责、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陕坝镇深入开展优秀社区服务典型评选,做强“陕坝大妈”服务品牌,引导“陕坝大妈”投身社区治理,带动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头道桥镇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引领,推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二道桥镇以镇村综治中心为平台,大力推行“六好”(组织作用发挥好、群防群治开展好、人防物防技防好、学法用法守法好、矛盾纠纷调处好、精神文明建设好)建设,切实提升平安乡村建设水平。三道桥镇以乡村治理调处中心为依托,建立“三长五老八书记”联调机制,有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蒙海镇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打造“警司联调”警务模式。沙海镇充分发挥巡回法庭作用,强化诉调对接,推动建立涉农案件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的“三快机制”。双庙镇依托标准化司法所建设,强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功能,大力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规定标准化 建设幸福家园
杭锦后旗以健全完善乡村自治体系、善治体系为目标,系统梳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工作内容和标准,结合农村社会日常管理、生态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工作,通过组织引导和规范管理,将全体村民日常管理全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各镇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将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定量化,使乡村治理有共同遵循的标尺。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采取示范带动、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方式,每村选择一个组探索整治的标准和措施,集中打造一批符合标准的示范村,辐射带动各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牢固树立久久为功抓提升的思想认识,坚持抓整治与重巩固相结合,不断探索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村民的教育管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沙海镇按照依法、简洁、易行的原则,针对当前农村社会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邻里关系不和、地方人情攀比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指导帮助村组依法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依法立规、以规治村(组)治理模式,使村民自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道桥镇和平村以建设“村美民富”乡村为标准,将村民小组分为三类,一类为综合示范组、二类为进档升级组、三类为重点整治组,以评比的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责任网格化 实现精细治理
杭锦后旗不断完善网格化治理方式,针对网格化管理“挂在墙上、画在纸上”、作用发挥虚化、人员力量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打造“网格管理中枢”,组建起网格员管理中心,积极推广优秀社区服务品牌协助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村(社区)“两委”干部、派出所民辅警、包联单位工作人员、驻村第一书记、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等人员纳入网格员队伍,捆绑组队充实到各个网格区域,延伸管理触角,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目前,全旗共划分网格1179个,覆盖全旗13个社区、107个行政村。按照“定格、定员、定责、定岗”的四定原则,确定网格员3240人,确保村里大事小情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有人查。明确网格员需要管理服务的13类重点人员(酗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有家暴倾向人员、有极端言行人员、流动人口、低保人员、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确保做到“说的清(问题),拿的出(底册)”。网格管理人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与公安、交警、司法、消防等部门的合作互动,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如团结镇民治桥村在网格化精细治理中,镇村联合各部门常态化开展“禁毒、禁赌、禁邪教、禁电信诈骗、禁养老诈骗”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强化村民自治七人小组教育监督主导力量,切实做好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工作,健全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社会综合治理常态化机制,创建平安乡村。目前,全旗89%的村通过开展治安联防、卫生联包、文化共建、困难互帮,有效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切实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如今,走进杭锦后旗的各个村庄,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容村貌,感受到的是淳朴的村风民风和邻里互帮互助和谐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
服务订单化 保障群众增收
杭锦后旗立足旗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主动联系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部分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确保村民获得稳定收益。三道桥镇和平村为保障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组织成立了水果合作社和奶牛合作社,在“一红一白”上做大了文章,红的是日渐兴隆的西甜瓜产业,白的是快速崛起的奶牛产业。奶牛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订单保质保量收购+村民进企就业”举措,确保全体村民稳定增收在3.6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探索以合作社引领全体村民共奔乡村致富路的新办法,将扶贫资金入股到当地龙头企业,让贫困户采取零入股的方式享受利益分红,保障贫困户年年有稳定收入,开启了困难户后续帮扶的好思路。蛮会镇红旗村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各项需要实行订单化管理,由若干个服务团队为群众送温暖、送服务。二闺女是蛮会镇红旗村四组村民,也是村里开展服务订单化的带头人之一。在农闲期间,她带着乡亲们奔赴呼包鄂等地外出打工,少则带七八十人,多则带一百五六十人。为什么带这么多人出去?二闺女的想法不只是挣几个钱,更重要的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回来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共建自己的家园。近年来,二闺女组织村民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打工人员年收入超过3万元。
诚信契约化 培育乡村新风
杭锦后旗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后,指导各村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在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必须满足群众的需要,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在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中实现个人安全、自我管理、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共同认知。为确保村规民约务实管用,采取签订“一约三书”(村规民约,镇村农户三方责任契约书、社会负面清单承诺书、子女赡养义务协议书)的形式开展专项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对不履行赡养义务、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取消或停止其享受普惠性政策待遇。头道桥镇、团结镇、双庙镇制定实施“村规十条”,坚持把“遵规守法讲诚信、服从大局有公心,履行义务要积极、享受权利少阻力,孝老爱亲家和睦、邻里互助心善良,庭院美丽常干净、门前包干不落伍,发展生产思路广、勤劳致富志气高”十个方面村规融入到村民自治全过程,家家户户张贴村规民约,经常性宣传失信惩戒典型事例,对村民失信行为持续教育引导,大力培育村民的民主法治大局观念、权利义务责任意识、诚信规矩契约精神。三道桥镇建立了百姓议事堂,设立了“和为贵、诚为信”文化墙。在不断强化村民遵规守法知法用法意识、敦促养成自觉缴纳农业生产水费习惯、促进邻里团结和谐相处、倡导文明村风民风、维护家庭内外环境卫生、抵制无理缠访闹访行为、积极履行孝老爱亲义务、主动爱护公物热心公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村民自治功能,乡村自治、德治乃至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手段智慧化 创建平安杭后
杭锦后旗坚持打防管控建并举,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全面实施了以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入户为主要内容的“雪亮工程”,镇、村、农户三级联网联控视频监控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结合反诈中心、视频侦查实验室、电子物证实验室、“村村响”广播、村级治安巡逻队等各类社会化治理手段,全旗农村社会人防技防物防覆盖率达100%,实现农村社会基础防范和源头管控水平大幅提升。杭锦后旗辖区盗窃、接触性诈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街面“两抢”案件已实现连续4年零发案。村民微信群作为一种普及率高、且方便实用的线上服务平台,杭锦后旗加大村民微信群的使用管理,全旗107个行政村均建立了村级微信群,明确专人管理、确定微信规矩、弘扬社会正气,设立微课堂、开好微讲堂,做好微教育、微服务、微管理、微监督,以智能化手段,助推乡村治理。同时,强化微信意识形态管理教育,镇村干部逢会必讲、以案说法,持续营造微信群倡导法治引导文明的浓厚氛围,积极培养群众“微信朋友圈”的文明、法治意识。利用“学习强国”分享党领导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渗透式开展爱国爱家乡教育;主动设置微信话题,引导群众回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印象故事,切身感受建国以来衣食住行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身边历史印证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鼓励村民在微信群发表村内项目工程建设前后变化体会,让群众切实感受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共产党干的事情好。
评星定级化 树立身边榜样
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通过实行星级评比活动,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全体群众,才能更好激发全体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杭锦后旗结合实际,组织村民每季度开展遵纪守法星、志愿服务星、带头致富星、诚实守信星、睦邻互助星等评星定级表彰活动。三道桥镇组织村民对照村规民约,围绕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环保卫生、产业致富、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孝老爱亲、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移风易俗十个方面内容,科学划定分值,开展“好人好事”评选,通过农户自评、村民小组评议、村民大会评定的三个步骤评星定级、进户上墙。各镇每年发动村民评选一次身边好人,并强化评选结果运用的导向激励作用,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重奖星级户和志愿服务星,并择优推荐上报旗、市、自治区好人榜评选,营造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热心公益的浓厚氛围。在长效机制的激励下,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王建平、“全区法院担当作为好干部”王广文、“全区公安机关追逃能手”李维东等先进个人,打造出“老白工作室”等一批家喻户晓的调解工作品牌和专业团队。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