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策克口岸:戈壁嘎查的华丽蝶变

来源:阿拉善日报时间:2022年09月21日编辑:刘旭
导读: 近年来,策克口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投入口岸建设资金14亿元,先后完成“六进四出”运煤通道、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区、国际检验检疫中心、报关楼、联检大楼、海关H986查验场建设改造提升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这十年,口岸经济蓬勃发展。


“2012年,策克口岸只有一个出入境通道,运煤车辆排着长队,等待通关入境,因车辆较多,司机们只能焦急等待。”回忆起10年前的策克口岸通关场景,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口岸事务局局长哈斯额尔登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如今策克口岸开启了全国陆路口岸首例AGV无人驾驶通关运输全新模式。在浩通能源海关监管区内,“无人驾驶”车辆通过道路磁钉的引导,可完成集装箱运输车辆精准停靠、自动装卸、停车避让等运输任务,实现远程驾驶、口岸网联自动驾驶、车辆生产作业调度、4K高清视频回传。出入境通道增加到了“六进四出”10条,进一步优化了通关环境,大幅提升了口岸煤炭进口量。


煤炭运输车辆出境缓慢、通关效率差……十年前,策克口岸还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的戈壁嘎查。如今,策克口岸已成为内蒙古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共有的现代化陆路口岸,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等五个畜产品、矿产品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阿拉善盟优化配置中蒙资源、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国际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策克口岸聚焦通关便利化,采取了一系列硬招实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口岸建设,努力成为向北开放的前沿。


2009年落地策克口岸的内蒙古禺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仓储物流项目总投资6112万元,共设原煤大棚及仓储棚仓1座,占地2.7万平方米,储能15万吨。该公司总经理石海瑞说:“现如今,享受着绿色快通道服务,我公司煤炭年进口量最高达155万吨,销售收入37000余万元。”


近年来,策克口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投入口岸建设资金14亿元,先后完成“六进四出”运煤通道、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区、国际检验检疫中心、报关楼、联检大楼、海关H986查验场建设改造提升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六进四出”通道实现日通行车辆4000辆以上,联检单位实现电子采集车辆信息、电子查验、放行,成为全国首个把智能卡口系统成功接入海关总署金关二期系统的陆路口岸。煤炭贸易绿色发展,围绕进口资源“留得下”“能增值”这一目标,庆华、博源、中蒙等企业投资建设21个海关监管场所、32座环保棚仓,煤炭转运能力达3000万吨;庆华、中蒙、星辰煤业等煤炭洗选企业年洗选能力达2000万吨,不断推进口岸绿色高质量发展步伐。智慧口岸逐步构建,平安口岸建设工程、大数据中心、煤炭交易网相继建成,口岸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力进一步提高。口岸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成效明显,进口煤炭落地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进口肉类加工区建设全力推进,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抚今追昔、勃发奋进。策克口岸开放以来,从临时过货到季节性口岸,再到国家一类常年开放口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过货超过1亿吨,贸易额达65亿美元,出入境人员410多万人次,出入境车辆330万辆次,海关代征增值税、关税45亿元人民币,税务部门征收各类税收19亿元人民币,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全国第四大陆路口岸。


这十年,口岸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走进额济纳中蒙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整洁的厂区道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一栋栋绿树掩映的员工宿舍,路边摆放着一个个漂亮的立体花坛景,令人赏心悦目。“以前的厂区道路没有斑马线、没有安全护栏,到处尘土飞扬,住在彩钢板房里,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工作生活环境很差。”额济纳中蒙公司经理郭玉明介绍,该公司进驻策克口岸已有十年,为响应国家环保号召,率先建成选煤厂原煤大棚、监管区储煤棚、选煤厂中煤煤泥棚,达到了煤炭加工行业环保要求。同时,结合员工生活需求,重新布局规划,改善厂区环境,建成绿色、生态、环保的现代化园林厂区。


近年来,策克口岸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在综合治理中不断改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生态建设工作格局和生态规划体系,初步形成环境综合治理框架体系,圆满完成监管区露天堆放煤炭清理等重点行业整治。截至目前,全面关停口岸建成区10蒸吨/小时燃煤锅炉,顺利完成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累计投入22.9亿元实施全封闭式环保储煤棚仓建设项目运煤专线改造, 对煤炭监管区道路进行绿化,建成50万平方米公路车辆候检区、生活垃圾转运站及三座日处理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依法取缔拆除汽修点、废品收购站171处,口岸煤尘污染、违规建筑、随意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8年以来,口岸开始完善冬季供暖集中供热,目前供热面积近30万平方米,实现了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新建日处理1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新增植树造林25万平方米,建成一纵三横“丰”字形生态廊道,空气质量日渐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这十年,口岸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苍凉的长调、神秘的呼麦、奔放的蒙古舞蹈,抒发民族情感;赛马、博克等传统体育竞赛,完美展现蒙古族文化的豪迈与激情;边民互市贸易、中蒙奇石博览会、中蒙文化艺术交流等极具地域特色的蒙古族传统文化活动,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近年来,策克口岸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互市贸易区、边境合作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边境旅游,打造国际蒙元文化风情城、离岸免税欧洲商品购物城、跨境旅游自由城,向着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国际大通道,贯通俄蒙、连接欧亚的重要节点,自治区向北开放的示范区和沿边经济带的龙头口岸迈进。截至目前,边境旅游加速发展,策克口岸国际文化旅游区3A级景区正式获批;成功举办十一届边民互市贸易,累积参展商户2607家,销售总额7941.57万元。


日子好了,家乡美了,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的人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近年来,策克口岸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建设品质,社会服务日臻完善,蒙医医院、幼儿园、消防站、涉外法庭、国际车站、商业银行等一系列社会服务机构相继建成,口岸社会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深入推进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以及困难群体帮扶、社会慈善救助等工作,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文体事业全面发展,成功举办全区“花的原野”诗歌大赛、全盟摄影大赛和口岸首届职工运动会,建成口岸职工服务中心、蒙元文化综合体等重点文化设施。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组建成立口岸专职消防队,联合海关、边检、驻地边防部队等建立综合治理平台和治安巡防联动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程,安全生产四项指数持续下降。


十年来,策克口岸从祖国西北边陲的小嘎查村,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现代化口岸,实现了华丽蝶变。如今,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正在紧抓重大战略机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新篇章。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