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保险资金核心管理人,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自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3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保险资管产品、受托管理资金等方式,管理总资产超过20万亿元。
上月,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针对规模20万亿中国保险资管市场的又一次大调整,新规已在本月1日起正式施行。 《规定》内容显示,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有保险资管公司股份的比例上限,设置境内外股东统一适用的股东资质条件,明确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托管机制,吸引国际优秀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参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据悉,这是继取消外资险企持股比例上限后,外资保险准入门槛的再次降低。 先来说说什么叫外资保险公司? 外资保险公司是设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保险机构。1992年,美国国际保险集团所属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首设分公司,开始进行保险开放试点。1995年,试点城市扩大到了广州。在我国,外资保险公司主要的经营形式包括合资保险公司、独资保险公司、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等。 目前,除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人寿等国内的大牌保险公司之外,以友邦保险、光大永明人寿等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保险公司也因为优质服务、高额收益等优势,愈发收到人们青睐。 数据显示,在国内,排名靠前的外资保险公司包括友邦保险、中意人寿、华泰保险、信诚人寿、光大永明、中英人寿、中宏保险等等。 然而落地到内蒙古来看,在保险行业内,能与外资保险的密切联系其实算不上太多。 2016年4月26日,赤峰市首家外资注入的保险公司——中航安盟财产有限公司赤峰中心支公司正式成立,这是赤峰地区首家全牌照外资保险公司; 2017年1月9日,国内最大外资财险企业——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正式开业; 2019年,“君正系”与美国安达保险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君正集团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出清华泰保险22%股权。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业外资准入门槛一直都在降低。
全国来看,先是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外资占比可以100%;进而又大幅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准入限制,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境内外资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的保险中介机构经营相关保险中介业务。 内蒙古自治区也早在2019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到了鼓励外资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在内蒙古设立分支机构。 门槛一低再低,外资保险布局国内市场纷纷跑出“加速度”。2021年11月,中德安联人寿股东变更成功获批,成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2022年,友邦保险宣布开始筹建其第三家省级分公司。 外资险企跑步争夺这块“香喷喷”的蛋糕,在带来更多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同时,也给本土险企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一点上,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内蒙古市场,都无可争论。 当然,也有人担心,放低准入门槛,保险业会不会面临“狼来了”的冲击。不过整体来看,外资险企的进入,产生更多的是“鲶鱼效应”,推动保险业做大做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内蒙古原保险保费收入606亿元。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至今,内蒙古保险业发展迅猛。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保险公司——人保内蒙古分公司成立,到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代办处的成立,打破内蒙古保险市场垄断格局,再到国内最大外资财险企业——安盛天平进驻内蒙古,搅动草原保险市场。
面对内蒙古这个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我们期待更多的外资机构进驻,与本土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内蒙古保险行业走向多元化。
(资料来源:青橙融媒、内蒙古日报、北京商报等)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