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卖油翁”:曾包揽超市八成份额,占到内蒙古葵花油储备1/3!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2年08月19日编辑:孟凡
导读: 食用油,在中国餐饮界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说起食用油,耳熟能详的品牌有来自新加坡的金龙鱼、来自山东的鲁花还有中粮旗下的福临门。而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豆油市场占比44%、菜籽油占比22%。实际上,在内蒙古包头,就有一家生产葵花籽油的“内蒙古老字号”企业,已经在这22%的菜籽油市场征战了71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包头地区食品行业生产食用油的只有零散的私营油坊,没有一家成规模的生产企业,无论是生产条件还是生产技术,都非常落后。


微信图片_20220819141737.png


1951年,国家决定在包头市东河区成立包头制油厂,从国外引进了克罗伯型榨油机等先进生产设备,从天津聘请师傅,这是内蒙古第一家具有工业化生产性质的油脂企业,在当时,归属于“绥远军区后勤部”。


到了1953年,包头制油厂划归给了包头市工业局,正式更名为国营包头制油厂,供应起了当时9万包头人的食用油需求。这就是包头市金鹿油脂有限公司的前身。由此,金鹿开始了与包头人71年的交集。


微信图片_20220819141743.png


1957年,国营包头制油厂自制了一台新型榨油机;1958年,厂里职工提出技术革新项目164个......像这样厂里自发钻研技术、攻克生产难关的例子数不胜数。不仅如此,当时厂里的大部分年轻一代的员工都是接了自己父辈的班,有的甚至一家三代都在厂里,足见金鹿对于包头人的重要性。


建厂初期,国营包头制油厂生产的食用油主要是亚麻籽和菜籽配比加工而成,也叫“混合油”。不过,即使是生产设备有了改进,国营包头制油厂生产的食用油依旧是油脂颜色重,味道浓,油烟较大,入锅起沫多。


后来,随着国家开发边疆的号召,包头的人口逐渐增多,用油需求进一步增大。国营包头制油厂当即决定从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区引进葵花籽原料榨油,后来生产的成品也证明,用葵花籽生产出来的油颜色清亮,入锅沫较少,品质较之前的“混合油”提升了一大截。从此,国营包头制油厂便把生产葵花籽油作为重中之重。


微信图片_20220819141747.png


1985年,国营包头制油厂贷款500万,从日本、德国引进了先进的油脂精炼设备,这样一来,制油厂的整体技术都得到了质的提升,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这也意味着,制油厂之前只生产普通油的历史宣告结束。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国营包头制油厂的制油技术确实领先同行业。


新设备生产出的油清澈透亮、口感纯正,并且220℃无油烟。经过层层检验,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家高品质食用油。并且因其油脂颜色为淡黄色,而包头又被成为“鹿城”,商标“金鹿”就是由此而来,而且“色拉油”就是从那个时候传遍全国的。


微信图片_20220819141750.jpg


金鹿的色拉油一经推广上市,就在全国食用油行业引起了轰动,迅速销往全国各地市场。那个时候,厂子效益、福利待遇都赶超同行其他企业,人们都以能做金鹿的员工引以为傲,无论是下班回家还是外出买菜,都穿着金鹿的桔紫色工作服,走在大街上,回头率百分之百。


不过虽然打响了全国各地的市场,但在“重口味”的包头人眼里,金鹿的葵花油清淡如水,没有浓郁的香味,消费者难以接受。直到1995年有了超市这一概念,金鹿进行了包装的换代升级,5升、5公斤的小包装食用油在超市上架销售后,大众才逐渐接受。从不认可到接受,金鹿用了10年的时间。


微信图片_20220819141754.jpg


2000年,国营包头制油厂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金鹿”葵花油占据了包头各大超市80%的市场份额,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1年,国营包头制油厂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为包头市金鹿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市场化经营。


金鹿油脂一直以包头、呼和浩特、赤峰等内蒙古区域作为主要战场,长期承担内蒙古、包头三级葵花油储备任务,2020开始承担的内蒙级葵花油储备任务占到全区葵花油储备的1/3,2021年,金鹿油脂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


回看金鹿油脂的发展历程,曾经是国内油脂制造业标杆企业、也是《人民日报》全国食用油十大品牌之一。71年的征战,几代人的坚持,金鹿油脂正在向包头“百年老店”迈进。


(资料来源:河南灵智品牌策划、油讯、天眼查等)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