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内蒙地区种类繁多,门店林立的烧麦市场,老字号的德顺源就是其中极具代表的一家。
天苍苍,野茫茫,内蒙烧麦尝一尝。
烧麦源于何时?已很难追溯。据记载,呼和浩特还是“归化城”时,烧麦就已名播京师了。那时,北京、天津等地经营烧麦的饭馆均以“归化城烧麦”、“正宗归化城烧麦”的招牌吸引顾客。而在归化城本地,位于旧城大西街的“德顺源”茶馆烧麦则最为著名。
德顺源前身为“晋三元”,创办于晚清,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最初只经营烟、腊烛和一些糕点。京绥铁路修通后,人流增大,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晋三元”逐步开始经营茶馆,并改名为“德顺源”。
“德顺源”品牌在历史长河中也遭遇过变迁,“德顺源”曾两次易名。曾有呼和浩特老人描述,德顺源第一次更名是在1956年,“德顺源”改名“德兴源”。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改造,一些老旧街道和商铺全部拆除。“德兴源”也同样遭遇了拆迁改造。后来,拆迁后的“德兴源”顺应发展,改成了“大西街烧麦馆”。
时光荏苒,让“德顺源”烧麦品牌历经百年风雨再现世间的,是一位经历两次创业,且都大获成功,对餐饮有着极度热情的呼和浩特本地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强。
1989年,张志强第一次创业,开了一家名为“老地方”的餐厅,经过几年打拼,“老地方”开了好几家。2000年,张志强将“老地方”品牌改成了“金火炉烧烤”。在东影南路,当时是呼市第一家将室外烧烤引到室内的餐馆。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让张志强受益匪浅,“金火炉”每年给他带来上百万元收入。但是在餐饮行业做了16年的张志强,患上了“职业疲劳症”,“乏味、无创新”让他有了放弃的念头。
2005年,他将“金火炉”烧烤贱卖,在家休整一年后,张志强于2006年开始第二次创业。这次他选择了对他来说比较陌生的领域——房地产中介。尽管不熟悉,但是张志强依旧混的风生水起,后来他了解到房屋经纪“赚差价”的行为是不规范的,他毅然决然放弃了这块“红利”。
逃离餐饮行业7年,2013年张志强决心回归餐饮行业,开始第三次创业。张志强的父亲曾去天津学“狗不理”包子的拌馅技术,也亲眼目睹了“狗不理”红遍天津。
张志强的父亲就想,“呼和浩特的地产美食烧麦,什么时候能像“狗不理”包子一样走出去。”正是基于父亲的这个愿望,张志强未雨绸缪,早在2004年就将“德顺源”注册成商标。
2013年,内蒙古德顺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目标是将“德顺源”打造成青城“烧麦”代名词,一想吃烧麦,首先想起德顺源!秉承“重品、厚德、专业、双赢”的经营哲学,张志强的要做的是真正让“一笼烧麦冠青城”。
德顺源的发展其实也同大多数的知名老字号一样,经历过最灰暗的一段时光。公司成立后,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和不完善的体制,500万人民币的前期投入转眼就消耗一空,甚至还要出去借款以维持运营。
缺钱仍是“德顺源”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便如此,张志强依旧初心不改。
目标就在那,此路不通,换个角度再前进。2015年12月18日,“德顺源”第一家众筹店“大观园店”开业了。这也是在呼市餐饮行业第一个以众筹方式开的饭店。
2016年12月,德顺源又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将呼市德顺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24位股东的本金全部退还后,三年的本金利息入股德顺源。此次股份制改革使“德顺源”品牌越走越远远。
2017年,“德顺源”烧麦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除传统羊肉大葱烧麦外,德顺源自主研发的“一口香烧麦”“蔬菜养生烧麦”“百花烧麦”被玉泉区人民政府授牌“烧麦制作创新奖”。
2017年德顺源传承人被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2018年青城德顺源烧麦被列入《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7月,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分餐制示范单位”;
2020年,获中国百业“十佳匠心品牌”称号;
2021年5月,被内蒙古行业标志性品牌推荐活动组委会评为2021年“内蒙古传统烧麦行业标志性品牌”……
在呼和浩特,烧麦,作为内蒙古传统美食,正在以“一壶、一两、一叙,有聊、有品、有味”的“食趣”,成为快节奏城市的“慢食运动”。在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里进食,呼和浩特的美食文化成就了德顺源,德顺源也在正在文化熏陶中发扬光大。
从2013至今,德顺源在内蒙古的直营店和加盟店就已经达到了69家,年产值2.5亿,其中烧麦产值8000万,统一装修风格,内幽外扩、古朴典雅,在加上德顺源传承下来的茶文化与烧麦相辅相成,人们享受着都市以外,别有洞天的慢生活。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