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森版兄弟齐心:哥哥数千万沙漠种葡萄,弟弟撇下房地产转行酿酒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2年07月25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2022年7月19日,“乌海有礼”公共品牌发布会成功召开,包括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9户商家被认定为第一批入驻品牌。作为乌海乃至内蒙古地区著名的红酒品牌,汉森是如何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呢?

过去,提到乌海,印象都是“乌金之海、沙漠城市”。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更没有绿色龙头产业的引领带动,乌海在内蒙古的存在感相对较低。不过,现如今的乌海,已是一座新型工业城市,还依靠当地的葡萄,做大做强了葡萄酒产业。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聊一聊乌海著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汉森酒业及其创始人的故事。


image.png


乌海的葡萄向来甘甜可口,在当地甚至内蒙古都享有一方美誉。上世纪90年代,乌海相关部门鼓励当地农民大量种植葡萄来增收。然而,由于没有产业的引领,葡萄销路不畅,乌海出现了三次大面积种植和三次大面积砍伐。就连相关部门扶持的几家葡萄酒生产厂家也相继以失败告终,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乌海市无人愿意再触碰这一产业。


那个时候,汉森酒业的第一代创始人撖生平正在从事羊绒产业,当他看到这个情况,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放弃了当时很火的羊绒生意,开始跨界,向葡萄酒酿造进军。


image.png


1996年,撖生平把卖羊绒衫赚来的几千万元,全部投进了葡萄酒产业。


最初的葡萄酒厂,建立在乌达区,在厂房里,撖生平带领团队开始尝试用乌海当地的葡萄酿造葡萄酒。由于当时专供酿酒的葡萄比较少,撖生平带领着汉森人又开始了汉森葡萄基地的种植之路。


2001年,撖生平做出了一个被当时、当地甚至周围亲友都不理解的决定,成立葡萄酒业公司。3月29日,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乌海市注册成立。与此同时,撖生平的弟弟撖建平也正式辞去了“铁饭碗”,开始下海经商,组建了中孚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投身于乌海市旧城改造建设之中。当时,兄弟二人一个想发展乌海葡萄种植业给乌海人增收,一个想让乌海人都住上楼房。


image.png


从2001年开始,政策的扶持再加上企业优价收购的鼓励,乌海的葡萄种植逐年好转,三年的时间,汉森酒业的发展也逐渐崭露头角;以中孚房地产开发的中孚新村、中孚装饰城、中孚时代超市、中孚广场等项目,也开创了乌海市房地产的多个先河。


2004年,正当乌海葡萄酒产业有了起色,撖生平撖却积劳成疾,不幸故去。这让刚刚起步的葡萄酒事业又前途未卜。


彼时的撖建平房地产事业正发展得顺风顺水,哥哥的离去让他意识到必须完成兄长的遗愿。就这样,撖建平放下了如日中天的房地产事业,接手了撖生平留下的汉森酒业这个大摊子,把过去开发房地产的上千万资金全部投入到了种植葡萄的事业。


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撖建平开始在这个他并不熟悉的领域摸爬滚打。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引进葡萄酒专家、技术、葡萄苗木......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一个具备葡萄种植技术、葡萄酒生产以及生态旅游观光的葡萄酒庄园。


image.png


2006年,“汉森干红葡萄酒”荣获金奖,2007年,“汉森干红解百纳”被评为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汉森酒业(集团)被确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和自治区的扶贫龙头企业,自治区民营企业100强......


从2007年开始,汉森开始实施全新的发展战略,引进以色列、法国等国外先进种植技术,组建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市场开发团队。经过一系列的举措,汉森发展壮大得到提升,成立种植公司,成立中法合资的共达苗圃公司,汉森的酒厂和酒庄也开始筹备建设。到2013年底,公司总资金已经达到9亿元人民币,年营销额达1.5亿元。


image.png


后来,汉森葡萄酒系列产品不仅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产品,还走出国门,在巴黎、波尔多、柏林等国际葡萄酒大赛上屡获国际大奖。如今汉森有机葡萄酒已经远销丹麦、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国家。


2021年内蒙古百强品牌榜中,汉森以80.2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在第17位。2022年7月19日,“乌海有礼”公共品牌发布会成功召开,包括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9户商家被认定为第一批入驻品牌。


当年,撖建平接过兄长留下的接力棒,把这项事业当成自己毕生的追求。如今的乌海市,也因为这小小的葡萄而被冠上“葡萄之乡”,从这里生产出的葡萄酒,征服了本地人以及国际友人的口味。自从内蒙古汉森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成立后,乌海再也没有出现过因葡萄价低而伤农的现象。在这个沙漠之城,一母同胞的撖氏兄弟二人始终坚守初心,汉森酒业的品牌也早已深入人心。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