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乌海市以乌海高新区为主体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到2025年创建成功,全面实现乌海高新区提质升级。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列为全市“一号工程”,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和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主任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工作专班,研究落实高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战略规划和指导协调,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浓厚氛围。
乌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乌海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编制《乌海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乌海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确保资源要素优先向高新区集聚,高标准推进乌海高新区建设。
乌海市地处华北与西北结合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城市,是黄河入蒙第一站,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之一,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基地,乌海及周边地区聚集10个园区1000多家工业企业。依托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雄厚产业基础,我市推动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延伸,光伏、锂电池、氢能产业等清洁能源接纳能力大幅提升。内蒙古华恒、浙江三维、君正化工、东源科技等一批可降解塑料龙头企业落地,预计到2025年产能占到全国同类产品产能50%左右;宜昌兴发、恒业成等有机硅占国内市场近20%;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6万千瓦,拟建光伏发电项目74.1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3万千瓦;立足工业副产氢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氢能发展模式。
在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过程中,乌海市围绕产业创新需求,引导创新资源加速集聚,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推动科技与产业耦合发展,形成了以新兴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引进高端智力资源,成功推动乌海海易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引入燕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入驻我市科创中心。截至目前,我市共有9家创新团队入驻,共建成自治区级研发中心33家、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6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5家。
下一步,各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将强化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创建任务高质量如期完成,为我市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