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脚冯潇霆和喜剧演员巩汉林因为对足球的不同看法引发了隔空对喷,史称“冯巩大战”。且不论这场大战谁输谁败,铁口断房对第三方发言的篮球名嘴杨毅的言论,感觉十分愉悦。他说——
“中国人都有骂国足的权利。”
吸一口舒心的气,忽然发现,房地产业也如是。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论呼和浩特房地产和足球的相似关系。各位看官,有人的,捧个人场。有钱的,私聊。
房地产市场和足球市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研究起来,共同点挺多的。
房地产和足球都得投入:一个是金钱投入,一个是感情投入;都饱受争议:一个价太高,一个脚太臭。都需要“房(球)住不炒”,让资本过载的负荷降下来,回归理性。
不同之处在于,楼市是投资市场,海量人入场,是真的有人实现了财富自由。而球市,是消费市场,球员们先实现了财富自由,然后再放下饭碗骂厨子。
呼市球迷应该还记得那支带来了无数快乐和骄傲的呼和浩特的足球队——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这是一支从中乙杀上中甲的球队。如果能够成功冲上中超,这就是一个足球草根崛起的励志脚本,拍电视剧,至少20集。
可惜,这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宽慰人心就是“如果”。
中优还是未能如果。在韩国籍主教练提前拿到了3个月600万人民币的薪酬后,球员却被欠薪近一年,不符合足协规定,从而丧失了征战中甲的资格。最后落得了解散的下场。
上帝的归上帝,足球的归足球。然而房地产和足球,却并不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车轱辘话题,而是足球基本上就是房企弄出来的“手办”:从2010年恒大投资广州队开始,中超16支球队有15支有房企背景,其中10支球队背后的金主主业就是房地产,剩下5支也都业务涉及房地产。
当前,房地产下行,本来就是吞金兽的足球市场,就是房企第一个需要剥离的不良资产。毕竟,足球产业,不过是房企承载品牌溢价的衍生表现之一而已。所以,广州恒大队改名为广州队,广州富力队改名为广州城队。
中优的暴雷背后也站了一家房企,只是后来这家房企把中优“嫁”了出去。“娶”了中优的公司,自己给自己放了呲花。而这,也像极了呼和浩特的房地产市场。
冯巩大战,其实和足球真的关系不大,焦点就是在对金钱的认知上。而这一点,在房地产政策接连落下重锤的当口,呼和浩特房地产也遭遇了:房企不敢“嫁”,买房人不敢“娶”,什么原因?都是钱儿的事。
呼和浩特住建局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呼和浩特商品房上市面积同比下降66.97%。商品住房上市面积同比下降85.93%。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数同比下降42.9%,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同比下降38.17%。
咋地啦?呼和浩特房企和买房人都被煮了?
别说,还真是。不仅被煮,还戳碎了房企和买房人的玻璃心。
首先架火的,就是春节和疫情。其次是房地产趋向的热转凉。
2021年上半年,呼和浩特房地产那叫一个“凶猛”,很有国足10名球员,集体围攻对方球门的气势。而自此以后,呼和浩特房地产的“下半场”,体能差,技战术粗糙的弱点就暴露无遗。
房企想“嫁”,可是丈母娘不想亏本嫁姑娘。买房人确实想“娶”。都幻想姑娘熬到大龄剩女,白跟自己。
房企的采购成本、开发成本和经营成本有账可算,在政策范围内,其实也没有多少办法赔本赚吆喝。买房人买房必然买涨,绝不买跌。房企和买房人都绷着还好,一旦有房企降价了,买房人的房价预期只会越来越低。
这种有想法又不敢实践的心态,首先是买房人在房地产不再保值之后,产生的患得患失的心理。其次是买房成为房奴后,买房人对没有幸福感的恐惧上。再次是房企的客户定位是只掐尖很少顾及刚需的产品开发。
僵持的结果就是,足球失去了房企请的外援,成绩一落千丈。没有足球的衬托,房企暴雷一个接一个。
但是,当足球的嘴炮还在互轰,房地产在挤过泡沫后,却似乎嗅到了一丝春天的味道。
一组统计部门的房地产数据显示,全国房价已经跌破每平米一万元,房地产的底部已经清晰可看。而北上广等重点10城的房地产市场,目测已经开始回䁔。
随着郑州第一个大张旗鼓地站出来,从货币化安置、降低买房门槛等方面出台了19条房地产新政,全国已经有超过40个撑不下去的城市出台了楼市帮扶政策。
遭遇疫情侵袭的呼和浩特,在加速复工复产,加速经济回血的此时此刻,小编以为,这座城市很大概率也会出台房地产支持性政策。
毕竟,足球是圆的。同时,有没有人跟你说过,足球再烂,我们依然爱它。对足球的玻璃心,碎就碎了吧。被房地产煮了,你还能有啥好办法?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