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北华联有一家潼关肉夹馍店铺,也许是商场内部的食肆缘故,每到饭点,到这里就餐的顾客都不少。只是最近,这家店估计日子不太好过了。
原因就是,成立于2016年6月6日的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注册了“潼关肉夹馍”商标,2020年12月,该协会委托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在全国范围内对侵犯“潼关肉夹馍”的餐饮企业开展商标维权。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的三家“潼关肉夹馍”的餐饮企业已经接到了该协会的诉讼书。
换作以前,潼关肉夹馍协会这个新名词恐怕无人知晓,然而到现在,潼关肉夹馍协会从频上热搜到官网被黑,从维权引争议到如今相关部门介入,可谓是体现到了什么叫“红极一时”。 知识产权保护,这是觉悟的提高,不能让商标所有权人只谈奉献不说收益,但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就有点那啥了。 首先,潼关肉夹馍之所以家喻户晓,不只是归功于属于潼关本地的“地理商标”,它的发扬光大,更离不开业内同仁的积极传播。其次,根据多家涉及此次商标纠纷的经营者反映,潼关肉夹馍协会要求经营者要么赔偿5万元并停止使用商标,要么给予加盟费并每年缴纳授权费,方可继续售卖潼关肉夹馍。 不仅如此,潼关肉夹馍协会此前还曾公开发布过一份加盟方案,三个加盟项目包含5000~10000的意向金、40000~100000的加盟费以及金额不等保证金、管理费用等等。 本着捍卫肉夹馍商标名誉的“初心”,潼关肉夹馍协会面向全国展开了地毯式攻击维权,根据近期统计数据显示,潼关肉夹馍协会以商标侵权为由,已将全国300余家小吃店、快餐公司等诉至法院,诉讼地域更涉及全国18个省份,餐饮店已达数百家。 事实上,眼前的一幕让小编好生熟悉。同样有过“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遭遇的还有几百公里之外的呼和浩特商贩。 2020年12月,60多岁的山东人魏鹏来到呼和浩特一五金店内,点名要买一个“土豆擦子”,并要求开收据。殊不知,从魏鹏进店购物、到开收据等一系列过程,都被站在魏鹏身后的另一名男子拍了下来。 2021年9月,该五金店店主被起诉,“罪名”是店里卖的土豆擦子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更让人吃惊的是,魏鹏竟然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理由,在呼和浩特市起诉了70多位和他一样的小商贩。
有意思的是,这种土豆擦子自古有之,和菜刀、擀面杖一样,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怎么会莫名其妙就成了别人的专利产品?
据悉,2016年,山东人魏鹏把一款“中间为钻眼铁皮,周边有木制框架和扶把”的土豆擦子,申请注册了外观专利,并且获得了批准,取名“刮丝器”。呼和浩特70多家商铺出售的土豆擦子,和魏鹏的专利“刮丝器”外观极其相似,所以被对方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告上法庭。
从潼关肉夹馍协会到魏鹏,从集体到个人,原告性质发生了变化,唯一没变的是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维权套路,而这一切后果承担者,只有不知情,本分经营的小商贩。
对此,不少网友调侃道,看了“肉夹馍”、“土豆擦子”的维权后,如果按照这个路数发展下去,不知道呼和浩特烧麦协会、焙子协会(如果有的话),会不会也用如出一辙的方式隆重登场。
目前,潼关肉夹馍协会的官网被黑,被打上了“不良协会”的标签,针对商标纠纷。陕西省潼关县政府已对此事介入调查;关于魏鹏申请专利的“土豆擦子”也能以不具有新颖性等向专利部门申请宣告无效。而此前“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商标维权也被叫停。
写在最后:
小编想说,无论肉夹馍、还是土豆擦子,协会合法成立,商标合法注册,维权初心可见。但是,同样的套路,同样的起诉对象,心有灵犀的操作,究竟是维权还是捞钱,不免让人怀疑。
再退一步,即便是维权合法,但是以这种方式维权是否合理,同样也需要反思。最后,以胡辣汤维权被叫停来看,不是谁先注册商标专利谁就有理,也不是所有维权都是正确。毕竟,不是所有的钱都是靠维权挣来得,你觉得呢?
又讯:
最新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出,“潼关肉夹馍”是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其注册人无权向潼关特定区域外的商户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收取加盟费。同时,也无权禁止潼关特定区域内的商家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中的地名;关于魏鹏申请专利的“土豆擦子”也能以不具有新颖性等向专利部门申请宣告无效。而此前“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商标维权也被叫停。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