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启动。两年后,2021年11月9日,《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已形成了初步成果。
在严格执行能源双控制度实施方面,小编发现,“公交都市计划”作为低碳生活方式的一种,也出现在了规划中。 众所周知,呼和浩特在2020年就已被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跻身26个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之列。此次规划再度提及,既是呼和浩特对过去公交发展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公交发展的美好愿景。 公交都市,最早出现于美国著作《公交都市》中,是指一个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形态和谐发展的区域,倡导城市公共交通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默契协调、共存共促。东京、巴黎、伦敦、新加坡、香港、首尔、哈尔滨、哥本哈根是世界闻名的八大公交都市。 具体到我国对于公交都市的总体定位,则是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较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 回顾我国“公交都市”的发展历程,还要从9年之前说起。 2012年,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上海申请创建"公交都市"。 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通报,决定命名上海市、南京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这也是我国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018年,在全国"公交都市"建设推进会上,北京、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0年,我国第三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出炉,石家庄、沈阳、哈尔滨等12个城市共同入列。 2021年,太原、长春、重庆等7个城市成为第四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3个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具体到呼和浩特来看,2013年,呼和浩特“公交都市”申报方案通过交通部专家评审,同年11月,呼和浩特入围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2019年,呼和浩特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国家验收,2020年,呼和浩特被正式命名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为了巩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建设成果,呼和浩特市公交总公司以“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工程为载体,在五个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包括提升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使用率;逐步改造或淘汰能耗高的落后车型;积极推进营运车辆的清洁燃料使用;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科学合理调度公交车辆运行,实现系统节能。 呼和浩特公交的发展已逐渐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也正因如此,在呼和浩特,公交是首府市民选择最多的出行方式。仅2019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呼和浩特的公交全年客运量达3.8亿人次,公交运营总里程为1.11亿公里。按照这一数据,呼和浩特一年的运营里程,可以围绕地球转2700多圈。 目前,呼和浩特共有224条公交运营线路,包含学生公交专线、区间公交线路、定制公交线路等等,运营车辆2504辆,截至2021年3月,纯电动公交车为1969台,占全部营运公交车辆的58%,天然气及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1421台,占全部营运车辆的42%,绿色公交车辆拥有率达100%。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辖区常住人口250余万人,也就是说,呼和浩特每千人就拥有1辆公交车,“公交都市”的实现目标为期不远。 作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着力点,公交,已经支撑起了呼和浩特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而公交都市也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发展方向。未来,随着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持续推荐,呼和浩特高水平公交都市建设将再提速。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