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月中旬。
地点:呼和浩特。
事件:多家焙子铺均张贴了“焙子2.5元/个”的新价签,最受呼和浩特人青睐的早点——焙子,正式告别2元,进入2.5元时代。
在煤炭涨价引起全国“轩然大波”之时,焙子涨价也在呼和浩特引起了不小轰动。 实际上,在呼和浩特焙子悄悄涨价的同时,其他餐饮业早就已经开始调价。 10月13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因各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幅度为3%~7%不等; 10月27日,小酒馆界的“蜜雪冰城“海伦司宣布涨价,这个曾经承诺“决不涨价”的海伦司最终也败给了原材料上涨的压力; 10月28日,麦当劳发布公告,因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将上调美国餐厅的菜单价格。 抛开各种揣测,餐饮业这次集体涨价的背后,其实是原材料涨价潮效应,不断向下游产业蔓延的结果。而原材料上涨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资源价格上涨。 疫情依旧在全球持续蔓延,当进口资源有缺口,遭遇国内需求量旺盛的双重压力,当消费需求短时间大幅上升,供需错配,包含煤炭在内资源价格必然上扬。 在国内,从东三省限电开始的全国部分地区拉闸限电,导致不少企业纷纷发布通知,企业目前生产只能保障50%的生产量,生产受限成了加工成本涨价的主要原因。 由煤炭资源领涨,电、气等工商业基础原材料也不得不价格上调。原材料价格上调传递到米、面、粮油等基础食材上,再传递到不锈钢、酵母、面粉、牛肉、鸡肉、毛肚,以及包材等等,一条产业链的全线成本上涨的路线图清晰可见。 有专家表示,往年的涨价,大部分是从猪肉开始的。而这次,是从大宗商品开始,尤其是当资源价格上涨,然后传到食品企业,进而影响餐饮行业。 所谓涨价年年有,但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这是一道难过得坎。 视线转回到呼和浩特。焙子涨价之所以会受到呼和浩特人如此大的关注,不是因为它原材料上涨,而是因为焙子对于呼和浩特人来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焙子是呼和浩特地区特有的小吃,是少数民族面点名品,成品包括白焙子、牛舌头、油旋儿、千层、油酥、豆沙焙子、糖焙子、咸焙子等,形状各异,口味有别。在呼和浩特,焙子可以夹烧麦、就羊杂碎、夹鸡蛋香肠等。 据了解,制作焙子的原材料包括白面、食用碱、植物油、糖、盐、鸡蛋等等,而焙子之所以涨价,也是受食用油、碱面、糖等多项原材料成本价格调整的影响。这些原材料成本也都受到资源成本上涨或多或少的间接影响。 对此,不少人也纷纷进行调侃。有人说,“早晨去买焙子,说涨了五毛,问老板白面没涨,油没涨,那怎么就涨价了呢?老板说苏打涨价了”。当然也有人表示,“成本都上涨,商品上涨五毛钱,是正常现象,可以接受”。 焙子是呼和浩特市民最经济实惠的早点。很早以前,一个焙子需要5分钱加上二两粮票,到1元买5个,到5毛钱一个,再到近些年的2元一个,直到今天的2.5元,尽管焙子的价格又涨了,可比起其他物品价格的上调 ,五毛钱真心不多。 毕竟,多了五毛钱,焙子该吃还得吃,你觉得呢?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