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以下简称“报告”),内地和港澳台地区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出炉。
从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榜单来看,上海首当其冲,领跑全国,紧随其后的是深圳、香港、北京、广州,上述5座城市除了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当地要素竞争力、经济活力竞争力、营商硬环境竞争力以及全球联系竞争力等方面都是全国前五。 此外,在这份榜单中,内蒙古各盟市也位列榜单,内蒙古的“状元”是呼和浩特,“榜眼”是乌海,“探花”是包头,排在后面的是鄂尔多斯、赤峰、通辽、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呼伦贝尔。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领跑内蒙古上榜城市,实至名归。(榜单详见文末) 所谓综合经济竞争力,涉及多个分项指标,包括营商硬环境、营商软环境、当地要素以及生活环境等。围观内蒙古所有的上榜城市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呼和浩特,在上述分项指标中,它的具体情况又如何呢? 【营商环境 作为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营商环境通常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营商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生态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和园区环境;营商软环境则包括法治环境、体制机制环境(生产要素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 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呼和浩特市营商环境排名倒数第一,打赢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迫在眉睫。此后的时间里,呼和浩特通过立法形式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并配套完善《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及《呼和浩特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便民利企九条措施》政策。 此外,呼和浩特企业的各项审批流程也在不断简化,开办“一站服务、一次办结、成本政府买单”制度,企业拿地即开工,大幅提升办事效率;针对广大企业反映强烈的政府不履约、政策不落实等问题,在呼和浩特全市范围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我承诺”活动;聚焦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全面打造“3公里半小时到达”高效办税缴费生态圈;通过突破企业信贷约束,激发金融“活水”等举措,全面提升企业获得信贷的环境情况。 多措并举之下,2020年呼和浩特营商环境由全区最后一名跃升至正数第二,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成为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进步最快的地区之一。 【当地要素指标 作为影响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地要素涵盖城市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区位、科技创新和人才要素。】 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呼和浩特,是黄河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也是呼包鄂榆、呼包鄂乌城市群中心城市,还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节点城市。近年来,呼和浩特向东发展,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发挥首府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利用京呼高铁等交通机遇,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合作。 此外,根据此前公布的内蒙古国土空间规划显示,呼和浩特被规划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Ⅰ型大城市,并按照远景500万以上人口规模匹配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及其他基础设施。 七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呼和浩特全市常住人口达344.6万,在全区人口负增长的大环境下,呼和浩特人口净增57.94万,遥遥领先于其他盟市,并在今年连续发布两次“抢人”新政,最大诚意的人才新政,势必会为呼和浩特带来更多青年才俊。重要的地理位置,再加上人才的集聚,借助国家战略和政策红利的东风,呼和浩特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坐拥蒙牛、伊利两个知名乳企,呼和浩特从“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地铁1、2号线建成投运,京呼高铁开通运行,呼和浩特新机场加快建设,完善的交通让人们出行更快一步; 852个老旧小区、87个棚户区、370公里老旧管网等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居住功能和配套设施的换代升级; 新增1245亩绿地面积,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5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02%,城市绿化率逐年上涨; 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8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也正是凭借于此,呼和浩特成功上榜2020年幸福感最强的十大城市。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衡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是当前和短期的经济绩效的决定力量,也是城市未来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基础。呼和浩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领跑内蒙古其他盟市,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