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定了!“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呼和浩特发展有了新格局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1年10月20日编辑:刘思琪
导读: 城市想发展,想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则必须要重新认识自己,然后准确定位自己。日前,呼和浩特召开高级别会议上,呼和浩特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8年之前的2013年,“北控、东优、南拓、西联”是呼和浩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8年之后的2021年,“东融、西联、南通、北开”成为呼和浩特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城市想发展,想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则必须要重新认识自己,然后准确定位自己。日前,呼和浩特召开高级别会议上,呼和浩特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图片


何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


东融,简单来说,就是呼和浩特要向东发展,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将自身的区位、资源、生态、政策等优势与京津冀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结合起来,主动服务,借力发展。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发挥首府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利用京呼高铁等交通机遇,全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及自治区驻呼高校院所深化了科技合作。


2021年7月,作为京津冀之天津国企的代表,泰达控股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政企“联姻”号角的吹响,让呼和浩特迎来发展新机遇,同时也标志着,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正以全力奔跑的速度融入京津冀经济圈。


图片


西联,则是呼和浩特向西的发展格局。从最初的呼包鄂、到之后的呼包鄂榆、再到如今的呼包鄂乌,在多个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中,呼和浩特作为首府,数次成为中心城市。


在全国形成19个城市群的背景下,呼包鄂榆是排在优化提升京津冀、发展壮大山东半岛后的培育发展型城市群。处在发展的第三梯队,而呼包鄂乌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也仅仅官宣不到半年时间。


京张高铁的开通,是呼包鄂榆、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新的契机。呼和浩特西联的发展新格局,要做的就是引领呼包鄂榆、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发展,推进城市之间基础设施、政策、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联通,只有联动发展,才能早日“出圈”。


图片


南通,就是加快畅通联接太原、西安、郑州等地的大通道,深化黄河沿线各城市交往互动,形成开放合作经济带。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第二大河流,流经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发展经济带之一。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呼和浩特,是黄河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与之同样重要的还有兰州、银川、太原、晋中、焦作和郑州等。


在我国北方第二个重大战略规划——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终于面世后,沿黄河经济带全力打造的3条高铁通道也揭开面纱。在3条高铁通道中,其中兰州至呼和浩特线路与国家“八纵八横”干线高铁——京兰高铁共线,呼和浩特至郑州段线路与呼南高铁共线,黄河流域经济带多条高铁线路将呼和浩特与黄河上游与中游地区之间的合作紧密联系了起来,是呼和浩特向南发展的重要交通网络。


图片


北开,就是打造名副其实的向北开放“桥头堡”。简单来说,就是呼和浩特因地理区位的优势,运输线路的便捷,可以发挥港口的性质。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节点城市,呼和浩特向北,就是蒙古国、俄罗斯。早在2018年,国家批准了2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呼和浩特就是其一。在《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显示,内蒙古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引进和培育多平台、多类型的跨境电商服务机构或企业,构建利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打造完整跨境电子商务生态产业链。


图片


二连浩特口岸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呼和浩特作为重要的连接枢纽,在未来发展中,要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同俄蒙合作,是名副其实连接两国发展的大城市,肩上责任不容小觑。


地处祖国正北方,南临黄河流域,东望京津冀经济圈,西领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呼和浩特,是联通华北、东北和西北的重要经济枢纽,也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腹地,更是我国口岸城市的重要连接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呼和浩特正以“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发展新格局,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城市。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