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呼和浩特抢车位竟也成了一位合格驾驶人开车上路的必备技能。
坐拥345万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近130万的呼和浩特,在常年修路,高架桥、地铁等交通条件都四通八达的情况下,除了出行必堵,车位难求也是家常便饭。于是乎,呼和浩特开始了修建立体停车场,增加停车费用、公路两侧车位收费等一系列操作以此来缓解停车难。
近日,呼和浩特又公布了一批免费和收费停车场清单,111处停车场地处新华大街等6条市级监管样板街范围之内,其中不收费停车场64处,收费停车场47处。公布的64处免费停车场中,小编惊奇的发现,除去立信国际酒店停车场没有备注信息外,只有20处停车场是公共使用的,31处供内部使用的停车场数量占了免费停车场的一半,还有11处为小区住宅停车场。
在这条消息下面,网友们的议论声也是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有网友说,“免费停车场内部使用?凭啥?”,也有网友说,“所谓的64处不收费停车场只有20个可以停,还大多是酒店停车场,其余的不是小区里就是只供内部使用”,当然对此也有人表示“呵呵一笑,反正我没车”。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呼和浩特曾进行过一项关于路边停车收费的调查,当时的路边停车收费不赞成的声音就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不过这项调查只有257人参与。围观大多数首府车主对于停车位的焦虑所在,他们的顾虑却并不在停车费用上,而是一位难求的车位,毕竟,几万十几万的车都买了,十块八块的停车费也不是交不起。
数据显示,呼和浩特现有4500多个停车场,超10万个停车位,乍一听上去车位数量很多,然而与现有的近130万辆汽车保有量相比,这些停车位不是一位难停,是根本停不下。事实上,不仅是呼和浩特,纵观全国,2020年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81亿辆,截止2020年7月,全国车位缺口约8000万个。
综上所述,不论是呼和浩特,还是全国,只有合理的增加停车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针对“僧多粥少”的停车现象,已有多个城市探索到了解决方法,并且已优先于呼和浩特。
浙江省嘉兴市,早在2018年就实施了“错时共享”停车位。机关、事业单位在内部停车设施有余量,保证办公正常运行前提下,向向社会开放了内部停车泊位,有效地增加了城市停车位供给。
2019年,河北省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同样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部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提高了内部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2020年,北京市密云区启动远郊全区域停车综合治理项目,小区内部、空闲地块增建停车场,3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计划夜间对外共享现有内部停车场,共计提供1490个共享泊位,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
视线回到2021年的呼和浩特,已经公布的64处免费停车场,却仅仅有20处可以公共使用的,如果严格来说,11处小区住宅停车场,社会车辆想使用恐怕也很难,再加上31处供内部使用的停车场,三分之二有限制的免费停车场在全国众多“开放共享”的停车场面前,是否有点“拿不出手”?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从过去的有钱人代名词成为了现如今家家户户的普通代步工具,一家一车成为标配的同时,“一车一位,出行有位”也成为了众多呼和浩特有车一族的刚性需求。最后,小编想说,作为一个首付城市,与其在停车费上下足功夫,不如多学学其他城市,在停车位上做做功课。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