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大雨考验,呼和浩特何时能告别“看海”?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1年08月19日编辑:刘思琪

昨日和今日,呼和浩特遭遇强降水天气,多处公铁立交桥积水严重。呼和浩特没有海,可是一旦暴雨如注,在地势低洼的公铁立交桥下,“看海”就成为了呼和浩特的一大景观。



近年来,由于车流量的逐年增大,桥面护栏污损、墙体脱落污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以及雨季积水严重等问题,呼和浩特部分公铁立交桥的升级改造工作被列入了呼和浩特维修改造的日程中来。


有媒体发现,进入六月份,建设于1986年并且已经投入使用30多年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公铁立交桥进行了升级改造。



据了解,呼和浩特在2020年就维修了一座,今年维修的是通道街公铁桥和呼伦路公铁立交桥,剩下的9座根据破损程度将逐年维修。


为确保雨水带来的淤泥和城市垃圾不堵塞排水系统,呼和浩特此次维修也把公铁立交桥的排水系统中雨水泵站运行纳入范围。


据了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区中的人流,车流向着密集化的方向发展,为缓解城区内交通的压力,城市中的快速路(立交桥)如雨后的春笋般,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呼和浩特也不甘人后,加上2017年开工建设的丁香路、东影北路、工农兵路三座公铁立交桥。截止目前,呼和浩特已有17座公铁立交桥坐落在城市中。


目前,呼和浩特市建成使用时间最长的是公主府公铁立交桥,已经运行了四十多年,最长的公铁立交桥是地面为梯形结构的万通路公铁立交桥,且同时拥有拥有两套泵站系统以及实时监测系统。


可是,每到雨季,呼和浩特市公铁立交桥因雨量过大而引发的城市内涝并在公铁立交桥下形成积水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去年,呼和浩特出台了《2020年呼和浩特市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其中就有对公铁立交桥雨水泵站出水管道改造工程的安排和要求,可是,最近的一场暴雨,让呼和浩特市民对“看海”的机会有了更深一度的感触。


作为内陆草原城市,呼和浩特的“海”,应该是绿色的“草海”,而不该是污浊的“雨海”,排水防涝应急工程建设的实施,是消除内涝隐患,提高城区排水防涝能力的民生工程,只是速度有点慢,市民有点等不及。


同时,呼和浩特也在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年,呼和浩特市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草案。



按照内蒙古的规划,到2020年,内蒙古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全面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中。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具备条件的旗县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作为缺水城市,呼和浩特一边缺水,一边“看海”,这是城市生活的顽疾,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不便。市民们现在只希望维修公铁立交桥,建设海绵城市的脚步,能不能快一点,范围广一点。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