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亿益生菌产品市场“嗷嗷待哺”,呼和浩特本土企业“深闺人未识”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1年08月18日编辑:刘思琪
导读: 中国的益生菌市场正在以平均每年15%增速增长,预计2022年将达到接近90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11年以来,已批准使用的12种益生菌菌株全部来源于国外企业。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有一家企业,用65年时间,只专注益生菌研发应用,取得无数业界光环,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它的名字叫内蒙古普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作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最大的乳企,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近期的资本动作很有指向性——伊利2.03亿港元,发起对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地乳业的收购;蒙牛以3.95亿港元,增持另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圣牧。


中地乳业是中国生产优质原料奶的领先奶牛养殖企业,中国圣牧是中国唯一一家提供100%由自有认证有机牧场生产的品牌有机乳制品的乳品企业。



向上游拓展,这是伊利蒙牛在稳定了下游市场后,不约而同的把奶源当成了战略争夺点。


乳企巨头这番操作,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词汇:全产业链的规模效应。


按照这种模式,乳企巨头们上游有原料供给,中间是他们的品牌加持,下游是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貌似全产业链已经搭建完成。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其实并非如此。


乳企产业链的上游还有一层,各大乳企对乳业科技的争夺。而益生菌研发及应用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900亿市场待挖掘 


什么是益生菌?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共同给益生菌下了一个官方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数量时,它会赋予人类多种健康益处。


传统说法认为,益生菌大多是促进消化、改善肠道健康等,但是现代益生菌理论已经向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脂、调节血糖、餐后减负等作用靠拢。



在中国,益生菌应用最广泛的产业就是乳业。


有数据显示,作为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益生菌市场成为中国营养食品和大健康产业的必争之地。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的益生菌市场正在以平均每年15%增速增长,预计2022年将达到接近900亿元的市场规模。


我国益生菌乳制品消费规模约占益生菌产品市场的78%,低温酸奶和活性乳酸菌饮料是益生菌乳产品中最主要的细分市场。


益生菌卡住乳企脖子


市场向好,但是益生菌研发却有点尴尬。


众所熟知的养乐多,作为益生菌产品中的翘楚“养乐多”,是来自于日本酸奶品牌“Yakult”。中文音译为“养乐多”和“益力多”。


而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显示,11年以来,已批准使用的12种益生菌菌株全部来源于国外企业。


国内的益生菌菌株市场,已经是国外企业的“围猎场”。相关数据显示,占据我国益生菌菌株供应市场份额达85%的企业品牌分别是美国杜邦和丹麦科汉森。


益生菌对乳品产业来说,属于高附加值产品,而益生菌菌株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就像芯片一样,益生菌对乳企来说,就是一个被外国企业“卡脖子”的工程。


乳企纷争中,我们看多了对奶源的争夺战,而从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到羊奶粉、有机奶粉,再到儿童奶粉,乳企对益生菌的“暗战”也烽烟四起。


乳企面临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上探到产业链的最上端,进行科技攻关,要么,在和国内的益生菌研发企业合作。



目前,国内的益生菌研发企业一家独大的是和丹麦科汉森、美国杜邦并称为全球三大益生菌研发公司的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其拥有中国第一株航天益生菌,为我国14支出征东京奥运会团队提供产品支持。并且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等四市设立了产业基地。


可是,乳企的大胃需求和益生菌菌株被国外企业掌握的受制于人之间,却有着不小的心理落差。


“金双歧”的研发机构在这里


就在众多乳企寻找哪里有可以递出橄榄枝的国内益生菌菌株研发企业时,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有一家企业,用65年时间,只专注益生菌研发应用。而它拥有的光环有:研究开发的“金双歧”国家一类新生物制品(其通用名为双歧三联活菌片,是由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益生菌活菌制剂),系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得国家批准的国家一类新药;以及杯装酸奶、乳酸菌饮料、婴儿配方奶粉、……



这家企业叫内蒙古普泽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普泽生物)。


普泽生物的前身是作为新中国重点科研机构,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轻工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1956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轻工科学研究所。成立之初,就开展了乳酸菌发酵剂和系列益生菌制剂、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


在内蒙古的乳业历史上,内蒙古自治区轻工科学研究所,应该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2年,内蒙古轻工科研所实验工厂诞生了杯装果粒酸奶,随后该种产品形式被广泛借鉴和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7年,内蒙古轻工科研所在国内较早成功地研制出婴儿配方奶粉(速溶),该项目在全国无偿推广;


内蒙古轻工科研所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研究的“双歧三联活菌片”成果申报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和原国家轻工部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1997年,对宝宝的腹泻和便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的“金双歧”三联活菌片问世,该药品出自内蒙古轻工科研所第一任所长金世琳之手。金双歧的“金”字就取自金世琳的姓氏……


2008年,内蒙古轻工科研所改制成立普泽生物,其位于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厂区按照生物制药GMP标准建设,设计年产值10亿元以上,年利税达1.5亿元。



2012年,普泽生物通过保健食品GMP标准认证;


2016年,专为中老年人研制的“活菌王”益生菌类制剂在国内全新上市;


2017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肠道微生态与健康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普泽“菌医生”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效果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得到与会专家的权威从证;


截止2018年,普泽生物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并被自治区评为“知识产权工作试点企业”。


2019年,普泽生物又相继研发推出用于妇科的“冻干乳酸菌活菌抑菌片及乳酸菌清洗液“益生菌系列产品获得了消费者欢迎……



2009年,由内蒙古普泽生物牵头联合内蒙古伊利乳业、光明乳业、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乳酸菌资源库建设及益生菌发酵剂和制剂产业化示范”,该项目已于2012 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10 年,以普泽生物为技术依托单位的 “内蒙古益生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经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正式成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建设完成。


井喷期 世界黄金菌种带的尴尬


在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普泽生物获评“内蒙古益生菌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唯一的“国家益生菌产业化示范项目”。


在普泽生物三代科研工作者的悉心研究下,普泽生物在北纬45度,世界黄金菌种带,从内蒙古草原牧民家的酸马奶和酸牛奶中,筛选出乳酸菌种4000余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站第八站就设在普泽公司。


普泽生物研发生产的产品分为人用益生菌、宠物用益生菌和妇科外用益生菌类产品,一共有60多种益生菌产品,生产的益生菌粉对调节人体肠道菌群有很大益处,已经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


“后疫情时期,益生菌领域热度大增。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益生菌品类也在深入细分,除了传统概念中的有益肠道健康以外,其功能性还在被不断挖掘:免疫、体重管理、情绪管理、女性生殖健康、口腔健康、皮肤健康、改善运动机能等各个功能的益生菌解决方案在不断涌现。”某乳企代表这样说。


在中国,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落地,益生菌的研究即将迎来井喷期,乳企也加快了布局益生菌市场的速度,并将战火燃烧到了一些细分品类中。


在呼和浩特,该市制定了《呼和浩特市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该方案秉持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思维,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在产品上,目前婴配粉市场中添加益生菌的产品数量已经达到133款,占到了婴配粉总数的29.95%。而作为65年只做益生菌研发一件事的普泽生物,则颇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尴尬。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特殊益生菌”对健康增进的研究与应用变得活跃,并带动整个相关产业步入高速增长。让内蒙古的本土益生菌菌株研发企业从幕后走上前台,在呼和浩特来说,应该是“中国乳都”升级的一大助力。在乳企来说,是乳企突破国外品牌壁垒的一大抓手,在产业来说,更是中国乳业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朵前浪……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