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和浩特官宣,2021年呼和浩特市共计提供公共租赁住房5145套,除了503套定向配租房源,还有4642套房源参与摇号配租。旨在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解决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住房困难。
此次公共租赁住房摇号吸引了大批人群关注。据悉,呼和浩特市四个区符合摇号配租条件的申请人分别为新城区3004人、回民区4375人、玉泉区8088人、赛罕区3813人,共计19280人!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也叫公租房。2017年12月,公租房曾入选当年民生热词榜。
事实上,作为热点民生问题,呼和浩特对于公租房的建设一直不遗余力。
2010年,呼和浩特市公租房建设工程启动实施;
2012年,呼和浩特市首个公租房小区康居家园交付使用;
2015年,呼和浩特10970套公租房公开摇号配租;
2017年,呼和浩特出台公租房出售管理办法,规定自权属登记之日起满5年后可上市交易;
2019年,呼和浩特启动集中新建公租房出售工作,涉及多个公租房小区,房源合计10239套。
同时,随着呼和浩特房价大涨,2020年,呼和浩特房价收入比在全国百城排名第76位。房价收入比是9.6。也就是说,呼和浩特人要买房的平均时间至少9年半。有自媒体按照呼和浩特社平工资计算,个人购买呼和浩特100平米的房产要不吃不喝近17年!
日益上涨的高房价,成为了年青一代渴望立足大城市的“拦路虎”。当房价居高不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也逐渐凸显。
近年来,呼和浩特出于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招揽人才。在今年就连续发布了“零”门槛落户、“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租房补贴及最高10万元的购房补贴,越来越把解决来呼和浩特发展的人才安居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
当一二线热点城市在努力增加保障性租赁房供应,同样重视新市民、年青一代等群体住房问题的呼和浩特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呼和浩特全市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5.72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及廉租房3.85万套,发放了公租房租赁补贴8.9万户次、1.7亿元,保障了约4万户家庭。
然而,就在呼和浩特的公租房建设如火如荼时,转租、转借等公租房乱象也在呼和浩特形成了一股灰色公租房“产业链”。2020年10月,呼和浩特市对32368户公共租赁住房开展入户清查,超400户被清退。
此次公开摇号的近5千套公租房,户型面积多在每套35~50平方米左右。公租房租金标准最低的是玉泉区康居家园6元/平方米/月,最高的是赛罕区阳光美居11.4元/平方米/月。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物业费标准按照配建住宅小区物业费缴交标准执行,超出1.5元部分,还享受80%的补贴。
作为自治区公租房租赁补贴政策试点城市,呼和浩特近2万人争抢近5千套公租房,这凸显的不是公租房市场的繁荣,而是在说明,在呼和浩特房价高企的当下,还有2万户市民是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同时需要警惕,在争抢公租房的同时,注意防范开宝马车住公租房的“害群之马”的存在!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