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完房子盖学校,呼和浩特房企是“不务正业”,还是转型升级?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1年04月30日编辑:刘宇
导读: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开始“捆绑”优质教育。“地产+教育”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家庭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频繁搬家的窘况,还为房企开发商发掘了新的利润增值突破口。在呼和浩特,众多房企也在抢着建学校,这是房企“不务正业”,还是房地产转型升级?

自古以来,教育和房产领域的供需都极不匹配,优质的教育和房产往往都伴随着一个人或家庭的高成本投入。《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只为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


当前,划片入学政策导致教育资源分散,“入学难”、“择校难”等现象频出,聪明的地产商“巧借东风”,用健康、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各种配套资源为房产增值,而这个种种资源融合的大熔炉里,最重要的还属教育资源。


2019年4月,鹏盛地产在呼和浩特土地拍卖中竞得一块30亩的科教用地,万锦小学走进了首府人民的视野,如今,万锦小学已经在对外招聘老师,预计今年9月正式开学;2020年12月,恒大集团也准备投资26亿元在呼和浩特捐建20所学校,实验中学“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和林格尔新区分校已启动实施。回顾2020年呼和浩特房企办学动向,购房者熟悉的金地、亿利、松江等开发商也在抢着建学校,呼和浩特的各大名校分校一时间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状态。


近年来,优质房产开始“捆绑”优质教育,“地产+教育”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一个家庭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频繁搬家的窘况,还为房企开发商发掘了新的利润增值突破口。


事实上,“地产+教育”模式的起源来自于碧桂园。


1994年,地产大佬碧桂园为楼盘建设了一所国际学校作为配套设施,拉开了“地产+教育”模式的幕布,由此,碧桂园也成为了地产圈中的第一个尝到该模式甜头的开发商。


当然,聪明的地产商肯定不止碧桂园一家,1996年开始,上海万科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建立上海市复旦万科实验学校,2016年9月,阳光城直接与北大培文学校进行合作,全国拥有近200家高品质幼儿园,而保利地产已在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落地13家保利和乐幼儿园......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业务已不再是唯一利润来源。据统计,目前排名前20的房地产开发商,均或多或少投资了教育,教育产业正逐渐成为地产商转型升级的业务重点,教育资源作为城市配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地产行业的优势也逐渐明显。


众所周知,无论是教育还是买房,都是社会的刚性需求,一直以来受到中国家庭的格外关注。而地产资源和教育资源的跨界融合,无疑切中了国内家庭最真实的“痛点”。一般来说,“地产+教育”模式,就是通过教育资源配套来促进楼盘销售,在促进销量的同时,给住宅带来更高的溢价率,当成功转型教育后,后期形成的教育产业将是一个房企新的赢利点。


除此之外,以教育为抓手,也解决了房屋库存量大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已经突破5亿平米,达到了51040万平方米,换言之,商品房过剩问题非常严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去库存问题也亟待解决。如此一来,将房产“捆绑”教育,让高品质教育成为项目新的吸引力,房产继满足了业主对教育的需求,也加快了地产项目的去库存速度。


近几年,开发商纷纷吐槽,地产的春天已经过去,拿地价太贵,房价太高难售卖,无法满足业主的零碎需求,地产本身的力量正逐渐减弱,这个时候,“借力打力”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在国人的观念里,买房就是买教育,买房看地段,地段看配套。


开发商自己建学校,巧借教育这股力,不仅能提升地产项目本身的附加值,未来或许还会变成一个稳定的现金流资产,所以说,盖完房子盖学校,呼和浩特房企并不是“不务正业”,当然也谈不上是转型升级。


房产“捆绑”教育,无他,利尔……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