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3月15日14点整,距离2021年“315”晚会还有整整6个小时。今年央视“315”晚会的主题是“提振消费从心开始”。
的确如此。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各行各业的发展打了个“措手不及”,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占到经济总量的38.6%。消费热情高涨,可消费投诉也与日俱增。
消费是必须的;提振,也是必须的。同时,消费权益保护更是必须的。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发布了2020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例,“人在江湖走,哪有不被坑”,消费要走心,内蒙古公布的这些消费坑,你跌进过几个?
保险保证金 随着有车一族的不断增多,有关汽车的消费者投诉也越来越多。2020年9月份乌兰察布市消费者协会的一则投诉显示,市民马先生曾在乌兰察布市某汽车销售公司购买荣威汽车时,被4s店要求缴纳2000元保险保证金,并约定会在贷款还清后予以退还。当马先生在还清贷款请求退还保险保证金时,被经营者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还。 房屋装修 近年来,我国住房需求的不断上涨,房屋装修成为必修课程,其带来的投诉问题也“水涨船高”。2019年,呼和浩特市消费者购买的猿古石代通体大理石瓷砖在铺地后发现色差比较明显,找经营者协商,却无法解决。 农资问题 2018年鄂尔多斯市消费者购买的掺假种苗在种植后,给消费者造成了6万余元损失;2020年3月份,赤峰市消费者以19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农用拖拉机,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无果。 以上案例都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得到了圆满解决。而汽车买卖、房屋装修、商品质量等消费投诉热点发布的同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应该学会怎样避免“消费陷阱”,维护自身权益。 作为消费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①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合同内容,明晰收费条款和服务项目,避免商家变相加价,存在隐性收费或者搭售其他商品服务; ②注意辨别霸王条款或者商家是否涉及虚假宣传,避免掉入“陷阱”,让自己合法权益受损。 当合法权益被侵害,如何正确维权? ①线下购物 当消费者与商家发生争议后,可先选择与商家自行协商和解、如果协商未果,可拔打12315投诉电话或者登陆12315官方网站反映情况,或者向当地工商部门、质监部门反映情况,以上情况均未解决的情况下,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需要注意的是,线下实体店消费要保留购物小票等消费凭证,电子产品类的商品还需要保存好发票、保修单等纸质凭证;如果是旅游一类的合同型消费,要保存合同的纸质原件,旅游行程表、旅途中拍摄的视频或者录音,当发生纠纷时,这些纸质凭证都可作为维权证据。 ②线上购物 网购商品质量不合格、平台退款迟迟未到、快递丢件等纠纷问题发生时,消费者可以向商家所在电商平台投诉,如果商家未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反映情况。相比于线下购物,网购时更应该注意保留购物信息,例如快递单号、付款信息,聊天记录、商品照片等交易记录凭证。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