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假期,日前,全国各地旅游数据相继出炉,根据已经公布的22省区市数据来看,四川省以285.53亿元暂居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67亿元。时间倒回2019年,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消息,2019年春节黄金周,内蒙古自治区实现旅游收入29.95亿元,今年的旅游收入不及2019年的一半。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黄金周,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本地游活动,吸引人们就地过年。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内蒙古自治区区内游客占比达87.08%。许多人取消了出行计划,在家过年,就地过年,使各地旅游业的收入明显减少。对比全国数据来看,在游客与旅游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更加处于落后状态,山西省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邻省,今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的数量为内蒙古的6倍,实现旅游收入接近内蒙古的8倍。
如果把看电影也算做旅游项目之一,本地市民和就地过年的外乡人共同推高了内蒙古电影总票房,达到了1.07亿元的票房新高。但是,这更突显了内蒙古旅游推动力的不足。
疫情影响,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只是,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捧着金碗要饭吃”的现状却并无多大改观。
尤其是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在内蒙古打工的很多异乡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这本来应该是内蒙古本地近郊旅游的发力点,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搁浅。
近年来,内蒙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内蒙古地域辽阔,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大漠、戈壁、林海、草原、温泉、湖泊、古迹、民俗,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都集万千宠爱与内蒙古一身。然而,内蒙古旅游业的开发最关键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
这种观念的突破,首先要建立在内蒙古人人人爱家乡,爱向别人推介家乡旅游的基础上……
据说,至今在外省区还流传着内蒙古学生骑马上学的梗,对外宣传不到位以及差异化营销的不到位,导致内蒙古旅游资源长期被误解。
哪怕把游客引来,旅游产品的匮乏和旅游产品深加工附加值的缺位,也使得游客乘兴而来,遗憾而去。如果再加上个别旅游景点的“宰客”行为,内蒙古旅游发展的前路还有很多坡没有爬过去。
虽然区内各级部门对旅游业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部门只是把旅游业当做重大项目去做,没有弯下腰考虑细节的发展问题。只让旅游骑上马,只在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上送一程,之后能够跑多远,就不是部门的分管范围了。没有旅游发展的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做一项经济产业去培育,而是热衷于炫耀纸面上的数据。
无论是旅游发展快速的地区亦或者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他们的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度假、旅行、休闲及体验异地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旅游游记成为逢年过节“谁家不吃顿饺子”变成了“谁家不到外边逛逛”。
逛逛就逛逛,关键是去哪逛,咋逛?内蒙古旅游大有可为,咋为,去哪为?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