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47度黄金线上,大兴安岭林区腹地,阿尔山这座小城山灵水秀。
74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火山地质遗迹绵延千里、森林草原广袤无垠、碧波绿水蜿蜒逶迤。密集的功能型矿泉洒落其间;空气质量指标超国际清新空气标准3倍以上,无可比拟的“天然氧吧”傲然挺立;长达7个月的雪期和平均超过350毫米的积雪分外妖娆;大兴安岭林区长达60余年奋斗的厚重痕迹留声回荡。
2014年1月26日,总书记视察阿尔山时,深情赞誉“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如今,阿尔山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之姿,让旅游“一业兴”带动全市“百业旺”的美梦照进现实。
完成好“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这张答卷,既是对总书记殷殷期盼的最好回应,更是对绿水青山最美的回馈。
点上出彩 一活引出百处美
阿尔山小院搬到青城啦!短时间内这则消息刷爆网络。
人们在这里看到了原始神秘的森林秘境、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放松身心的养生汤泉、傲雪绽放的阿尔山杜鹃、心手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皮画。
“五一”小长假期间,随着阿尔山小院入驻呼和浩特市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将城市的“文化、风貌、特产、故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带到了自治区首府,青山圣水结缘,阿尔山又一次跨出了旅游文化高频互动、旅游深度资源共享的坚实一步。
阿尔山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地域文化多姿多彩,东北振兴、沿边开放、兴边富民等“国字号”政策在此集聚。当前,阿尔山市正围绕落实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建设开发了一大批高质量旅游产品线路,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城市,努力实现以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这个春天,阿尔山努力在全国旅游行业破局“出圈”。
2月24日,兴安盟(京津冀)旅游推介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从“四季都很美”的兴安盟到“举世瞩目”的京津冀地区,这是一次跨越山海但并不遥远的“双向奔赴”,这是一次共赢发展的全新启航。此次推介会的成功举办,向外地游客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到阿尔山旅游正当时。
作为兴安礼物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尔山文创产品自然吸引了众多旅游行业大咖的关注。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彩云承担起了家乡旅游推荐官的责任,尽可能将阿尔山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给嘉宾们,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还向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到阿尔山书写“春天的故事”。
3月31日,阿尔山市白狼林俗树皮画、阿尔山文创等非遗项目,受邀参加第17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全方位展示了阿尔山市的文化特色、品牌特色,进一步提高了阿尔山市文旅品牌知名度。
过去的十年里,阿尔山市全年接待游客量实现了从200万到峰值500余万人次的突破;旅游收入创造了由千万到30余亿元的发展奇迹;旅游从业人数达到了从原来的近1万人增加到1.4万人的长足进步,旅游产业已然成为助力阿尔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阿尔山旅游发展迈上新征程:2023年,计划组织实施涉旅项目72个,总投资78.8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9.48亿元;继续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主线,打好特色品质、文化体验、产业融合、企业引育、服务提升、宣传营销“六张牌”,坚持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的旅游发展定位,着力在增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树立旅游形象品牌上下功夫,坚决完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目标,让阿尔山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举全市之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城市。
面上开花 一业带得百业兴
新时代绘就新蓝图,新征程吹响新号角。
地处高寒地区的阿尔山市,依托旅游业的持续火热,深化“慢种慢养”产业发展理念,发展舍饲养殖、特色种植、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特色长效产业,让乡村特色产业连接城乡,富裕乡亲。
这个春天,阿尔山农产品走向全国:3月19日,在重庆市举行的京蒙消费帮扶集采推介会暨帮扶产品“五进”活动现场,来自阿尔山的10余种参展产品大获好评;4月6日,在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举行的“兴安产 安心选”——兴安盟生态农产品展销集采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来自阿尔山的优质生态农产品集中亮相,现场“揽金”。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依傍着奔流不息的洮儿河水,阿尔山市五岔沟镇的天源冷水鱼养殖基地在群山拱卫中宛如一处世外桃源。这里以洮儿河发源地为养殖水源,水温长年恒温在4℃左右,冷水资源得天独厚。
基地负责人董秀莲一边忙着给冷水鱼喂食,一边向记者介绍,目前,基地年繁育孵化鱼苗21万尾,养殖种鱼300尾,年产冷水鱼2500公斤,实现产值30万元。
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室内养殖场2620平方米、露天养殖鱼池10亩、过冬暖棚2500平方米、停车场等硬化路面3000平方米、钓鱼平台和木栈道1000平方米、接待住宿2500平方米、住宿房间23间,建成了集“特色养殖、旅游观光、风味餐饮、特色住宿”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小小菌菇也成为林下经济的新引擎。白狼镇不断探索,以赤松茸解开了产业振兴新密码。
2012年,随着阿尔山市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国有林场全面停伐,大量林业职工面临转产,通过多年考察、调研,白狼林业局决定结合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食用菌产业。
在阿尔山市白狼浩屾林产有限责任公司的育菌车间,数以万计的菌棒整齐排列,浓郁的菌香扑鼻而来。
“我们先后建设了51栋大棚,每栋大棚亩产3000公斤,赤松茸种植为269名‘林三代’和70多名周边百姓提高了收入,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白狼浩屾林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佟金峰说。目前,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种有木耳、赤松茸等食用菌产品。今年公司将继续扩大赤松茸的种植规模,计划种植100个赤松茸大棚。同时引进了深加工生产线,计划将初级产品深度加工处理为酱料、汤料、冻干产品等“菌家族”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实现产品价格翻倍增长,有效助推食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间,一个个特色产业在阿尔山市多点开花,蓬勃生长。
今年,阿尔山市将围绕做优鹿(麝)、卜留克、食用菌、冷水鱼、沙棘5个特色产业,在建强基地、产品开发、龙头带动、品牌打造、拓展市场上下功夫:投资1500万元,年内实现鹿存栏1000头、麝100只;与科沁万佳签订2000亩卜留克合作协议;食用菌年产100万棒,冷水鱼年产70万尾;申报1.2亿元沙棘产业园项目;与江南大学合作建立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研学实训基地,结合热力MALL农创美食公园,着力延伸“产、销、研、旅、学”产业链条。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阿尔山又将如何交出一份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阿尔山答卷”,阿尔山市委书记杨永久在兴安盟2023年落实“两件大事”“三本清单”一季度述职评议会现场的发言掷地有声:“阿尔山将以‘两件大事’‘三本清单’为全年总抓手,聚焦盟委‘三节、两会、一论坛’部署要求,紧盯节点强化统筹调度,一线办公推动落实,确保重点项目按期建成投用,各类活动高质量举办,不断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阿尔山旅游火起来。”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