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的300亩樟子松林里,43名嫁接师正手舞刀具,机动灵活地进行着樟子松嫁接红松栽植。
一削、一剪、一贴、一绑……经过嫁接师的一番熟练操作后,樟子松与红松“喜结连理”。“嫁接的过程要稳、准、快,这样成活率才能有保证。”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嫁接技术专家姬少玲告诉记者,她所采用的嫁接技术是最常用的芽接法,经过这种技术嫁接后,红松的成活率可达80%以上。
“樟子松嫁接红松,可以提升松树的成活率以及松籽产量,在嫁接完成后的3年见果,8年至10年进入丰果期,效益非常可观。”据黑龙江省林业专家乌洪国介绍,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木本油料之一,作为经济林树种中的一种,可产生的效益较高,但红松造林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造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而樟子松属于速生型树种,具有耐干旱、耐风沙、抗贫瘠、造林成本低的优势,经过“樟嫁红”可大大缩短红松的生育周期,红松的产量也能得到明显提高。
为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兴安盟围绕“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结合国家战略和地区实际,谋划了300万亩木本油料原材料基地建设项目和200万亩特色经济林及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截至2022年,全盟樟子松嫁接红松面积共计5500亩,共产松塔220000个、果仁22000斤。
据悉,2023年兴安盟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投资696万元,建设面积0.72万亩,涉及4个旗县市,包括4个林场、7个村集体,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000余户。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