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来源:乌海日报时间:2023年04月18日编辑:封雅静
导读: 乌海市以“治企”为抓手,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还以“治路”“治车”“治水”“治矿”“治气”“治场”为抓手......

四月的乌海春意盎然,大批北归候鸟嗅着春的气息再次来到乌海。它们在宽阔的湖面上展翅翱翔、游弋嬉戏、引吭高歌,不时有游客在岸边与其亲密互动,奏响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


“这几年来乌海的候鸟越来越多了,咱们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在湖边散步,呼吸着新鲜空气,听见鸟儿的叫声,心情特别愉悦。”正在湖边散步的市民王强说。


多年来,乌海市坚决贯彻“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治理三年行动,聚焦“七治”全面发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是科学施治、精准施策。乌海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印发了《乌海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和“治企”“治水”“治矿”“治场”“治车”“治路”“治气”等7个专项工作方案,构建起了“1+7”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体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落实。


建龙包钢万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乌海市的一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去年,我们企业稳步推进绿色生态型企业建设,投资7亿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厂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公司环保主管朱磊告诉记者。


在持续推进“七治”工作中,乌海市以“治企”为抓手,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工业治污减排、扬尘和移动源污染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


乌海市还以“治路”“治车”为抓手,加强矿区、园区公共道路养护,加大对货运车辆超载、超高、不盖苫布等违法行为联合巡查治理力度,加快推广新能源重卡等绿色运输方式;以“治水”为抓手,加快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强化疏干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综合利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以“治矿”为抓手,投运乌海市矿区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对矿区实施智慧监测;以“治气”为抓手,全力落实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计划,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库区扬尘污染整治等专项治理;以“治场”为抓手,积极督促清理非法小配煤企业,开展煤炭洗选行业标准化评定工作,有效遏制了露天堆煤和扬尘污染。


2022年,乌海市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05天,优良率83.6%,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五年保持Ⅱ类,水质状况优;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土保持工作连续三年位列全区优秀等次,完成矿区集中连片治理11平方公里……一系列的环保组合拳换来的是乌海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一项项数据指标,彰显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天空湛蓝、苍松吐翠、碧水泛波……如今,走在乌海的城区和农区,一个个口袋公园、一片片湖畔湿地,都能让人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为市民带来的生态福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乌海市将不断加大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动焦化产能关停淘汰,加快推进煤炭物流园建设,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行动,突出抓好扬尘污染整治,深化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巩固生态环境“七治”成效。同时,乌海市还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质行动,围绕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城区环境更新改造工程、产业园区振兴发展工程、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五大工程,把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持续推进美丽乌海建设,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乌海贡献。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