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笔 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锡林郭勒盟奋力谱写水利绿色发展新篇章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时间:2023年03月22日编辑:封雅静
导读: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创新水生态治理模式、兴修水利工程、致力实现节水型社会、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水利兴则百业兴。锡林郭勒水利人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努力开创水利事业新局面。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创新水生态治理模式、兴修水利工程、致力实现节水型社会、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盟水利工作者历经多年奋斗,使各项水利事业长足发展,获得可喜成绩,为全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与保障。

 

加强河湖管护 守住绿水青山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疆,保护好河湖水资源不仅是满足全盟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更是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


2018年,锡林郭勒盟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要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按照分级分段设立原则,建立了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全盟124条河流、129个湖泊设立各级河湖长851名。盟委书记、行署盟长分别担任盟级第一总河湖长、总河湖长,各旗县市(区)党委书记、旗长分别担任旗级总河湖长、副总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先后出台《河湖长巡河湖制度(试行)》《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河湖长+检察长联动协作工作制度(试行)》等11项工作制度,逐步完善河湖管护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使河湖管护责任更加明确,维护河湖生命健康措施更加具体,形成了“河湖长统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治水新格局。


令不虚行。锡林郭勒盟因地制宜、因河施策,通过编制实施“一河一策”保护方案、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水生态综合整治规划等,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科学引领水生态环境管护,扎实推进河湖治理成效。对全盟河湖划定管理范围,划定岸线长度14956公里,并在河流沿岸埋设公告牌及界桩,发布政府公告,明确河湖范围界限及禁止事项,为实现良好的水事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河湖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乱象,锡林郭勒盟绝不手软。强化水域岸线监管,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一系列保护河湖生态的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了河湖采砂审批监管程序,对发现的河湖“四乱”问题“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严格落实“一问题两单制”,建立河湖问题认领清单和销号清单制度,督促问题整改。在开展的各类河湖整治专项行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影响河湖健康的“四乱”问题,促进和保证了水生态功能的恢复、巩固和利用。


守护锡林郭勒的绿水青山,建设人民满意幸福河湖,是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锡盟水利局积极吸纳各类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和广大农牧民参与到河湖管护工作中,建立“河湖长制+”管护模式,让社会监督当好河湖管护“前哨”,做到小问题早解决、大问题早发现,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全盟河湖“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小流域治理项目区,山峦叠翠,群鸟飞翔,原来几近荒芜的小流域经过一番“梳妆打扮”,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眼前生态的护岸、沙障,乡亲们都说:“这才是乡村溪流该有的样子!”今昔对比,是锡林郭勒盟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是水土流失治理的生动体现。


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水土保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之一,截至2022年底,锡林郭勒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盟本级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资金,共完成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2171.835平方公里。其中,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1670.91平方公里;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366.05平方公里;利用盟本级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资金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134.875平方公里。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减少了项目区草原风蚀、水蚀面积,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流动、半流动沙丘停止移动或减弱,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山洪沟扩张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提高了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产出率,有效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治理“不进则退”。锡林郭勒盟将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治理水平,创新水土保持工作机制,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管,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奋力谱写水利绿色发展新篇章。


强化水资源约束 建设节水型社会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锡林郭勒盟水利工作者有决心也有行动。长期以来,锡林郭勒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坚持“四水四定”,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硬约束,实行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和地下水水位控制;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将用水总量细化分解到基本用水户;为维系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水库下泄生态流量目标,完成跨旗县河流水量分配;大力推动相关行业规划、重大产业和项目布局、开展工业园区、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或区域评估,园区内项目取水实行承诺制,促进产业布局和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建设完成了取水远程计量平台接入远程计量设施172套,实时监控取用水情况,布设地下水监测井311眼,接入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同步实现PC端和手机APP操作,进一步提升了水资源管理智能化水平,方便取用水户取水监管,实现了水资源全流程监管,走在了自治区前列。


同时,完善取水许可水量、计划用水与水资源税征收关联机制,与税务部门建立了水资源税联合监督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严格水资源监管,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深入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及“回头看”行动,全盟录入专项整治行动平台取水口19658个。


技术改造是推进节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业领域,锡林郭勒盟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和废污水再生利用等节水工艺技术,挖掘节水潜力。通过褐煤烟气提水技术控制,实现了生产“零补水”、污水“零排放”双零目标,为华北缺水地区褐煤发电项目树立了节水全国典型,成为行业节水领跑者。在农业节水增效工作方面,锡林郭勒盟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开展农区水浇地“喷改滴”节水技术改造,共改造农田29万亩,并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安排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共节约地下水资源5100万立方米。


为了提高城镇节水降损工作成效,锡林郭勒盟积极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制定了《锡林郭勒盟城镇非居民用水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改革方案》,全盟13个旗县(市)区城镇居民供水均实施了阶梯水价。此外,科学合理利用再生水是节水降损的有力途径,据统计,2022年全盟再生水利用量为2417.6万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1%。有效缓解了全盟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了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


锡林郭勒盟在做好管水用水工作的同时,以创建节水标杆为抓手,树立典型,从而起到引领带动全社会养成节水意识的作用。在各项评选中,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等全盟5家学校被评为自治区级节水先进学校,15名中小学生被评为自治区节水大使;上都电厂、锡林电厂建成全区节水型企业;全盟各级水利机关建成了节水型单位,树立了节水型单位建设标杆;全盟10个旗县市建成了全国县域节水示范城,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二连浩特市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全盟水利人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的最好见证,是锡林郭勒盟水利事业发展成就的生动注脚。


治水管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锡林郭勒盟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通过优化配置水源、严格地下水管控、鼓励非常规水利用等多项有力措施,水源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水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为实现生态强盟绘就了宏伟蓝图,让全盟人民在“生态画卷”中宜居宜业、在碧水蓝天间踏歌而行。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