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春分已至 绿杨烟外 一树桃花笑

来源:乌海日报时间:2023年03月21日编辑:封雅静
导读: 北京时间3月21日5时24分,我们迎来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万事万物都将进入生机勃勃的时刻。田野里,春耕轰轰烈烈拉开序幕,红嘴鸥正再度来访乌海湖,灼灼桃花也正进入繁盛期,催促着我们也当振奋起精神来,在这大好春日,展现一番新作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知不觉,癸卯年的春季已然过半。北京时间3月21日5时24分,我们迎来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节,早春的料峭春寒正在消退,东风送暖,雨霁风光,燕子北归,莺飞草长,春色愈加绚烂矣。


在我国漫长的农耕社会,春分是个很重要的节气。史书记载,周朝便有春分日“祭日于坛”仪式。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这个节气如此重要,除了这层祭祀含义,还在于它在气象学上的独特地位。我国幅员辽阔,季节变换总有地理差异。但从此刻开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季节的差异性会越来越小,人们踏春、赏春、惜春,共染同一份春光。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春分一到,天气就渐渐暖和起来。按二十四节气讲,立春为春季的开始,谷雨为春季的结束,春分恰为其半。“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从春分这一天以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逐渐北移,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


古人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也。“玄鸟”,便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动物学家说,燕子此类候鸟,春分来而秋分去,年年岁岁,还能识得旧日泥巢;“雷乃发声”,则是自然现象,古人认为阴阳相薄为雷,春分过后阳气日盛,落雨之前便要有雷声了。


当然,有雷声,自然会伴随着闪电,时至春分,春雨来时就不再如烟如雾,潇潇簌簌,而是电闪雷鸣,惊风骇雨,大自然结束寂寞无声,开始变得有声有色。


对于乌海市这样地处西北的城市来说,春姑娘的脚步总是姗姗来迟。春分之后,才能称得上“最是一年春好处”。伴随着白昼时间一天一天变长,北半球的气温也开始一天一天的升高,风清日暖,百花才能芳菲斗艳。


不少乌海市民也注意到,尽管接连迎来扬尘和降温天气,但早开的梨花和灼灼桃花还是如约盛放。公园里,广场上,住宅小区里,丛丛簇簇,已比惊蛰时炫目几分。


市民郭敏至今都很怀念自家平房种着的那棵海棠果树,趁着周日休息天气好,自驾返回老宅去探望了一番。这棵海棠果树已经有几十年的树龄了,花期盛放就在春分前后。“奶奶不识字,看不懂日历,这棵树就是报春使者,每当花开时,奶奶就会念叨,春分快到啦!花落时奶奶就会说,清明过去啦!”她说。


市民张贺也兴致勃勃在朋友圈里展示他拍摄到的“春之踪迹”,有的是浅浅开放的桃花花苞,有的是颤巍巍的梨花花蕊,小小的草芽钻出地面,带出一点尖尖的绿色,柳枝明显泛出青绿的色泽……于是张贺配文说:“人间添青绿,万物迎春分。”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这些桃红杏白、点滴青翠,就是春天带给人们最好的礼物。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春风浩荡,新绿丛生。春分时节,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美好景象。


这样美好的时刻,在民间也有许多庆祝方式,“春分立蛋”的小游戏就是其一。都说春分到,蛋儿俏,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选一个光滑匀称的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上把它竖起来。


春分竖蛋的游戏据说已流传了千年之久,在古时“竖蛋”曾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如“添丁”“添福”等,意味着人丁兴旺,代代传承。


这个小游戏也曾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市民张广北就乐此不疲,赶在春分节气前买了新鲜的鸡蛋,准备跟4岁的儿子一起研究这一奇妙的现象。“据说这是因为春分时,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导致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能锻炼耐心是一定的。”张广北说。


当然也有“竖蛋高手”们认为,鸡蛋能不能立得住,其实与春分无关,只与技巧有关。今年45岁的邢爱华就是这样的一位“高手”,超市里堆成小山的鸡蛋,她只需要上手掂一掂,就知道这蛋是否新鲜,生出来了几天。“总要选生了4到5天的蛋,蛋黄略有松弛,却还饱满,只要有耐心,就能竖起来。”她说。


除了“竖蛋”的游戏,属于春分时节的特别游戏还有放风筝。从古至今,“儿童归来散学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场景。仲春时节,风轻日好,放飞一只风筝,仰头看它与白云共舞,实在是一种惬意的感觉。


今年春分前恰是周末,在人民广场、乌海湖畔等空旷处,五颜六色的风筝也飞满了天空,孩子们笑着闹着,似乎春的气息也浓厚起来。


除了玩游戏,属于春分的“节气特供”还有各种食俗。首先,此刻正是最早一批春茶上市的时候,有道是明前雨前,千金不换,春茶的鲜嫩在于其中蕴含的春之气息。其次便是春菜,春分时节民间素有“吃春菜”的食俗,《黄帝内经》中说“司岁备物”,就是说符合节令的蔬菜,得天地精华,口味和营养都更好。


万物萌发的春天,植物的苗、树木的叶,都是很好的绿色食品。“春菜”可选的种类显得那么多。


祖籍安徽的宋春雨告诉记者,在她的家乡,吃春菜指的是香椿和荠菜,此时节,潇潇春雨让野生的荠菜长得翠绿旺盛,摘一捧春天的颜色,生烫、白灼,或者包饺子都是很好的选择。


祖籍河南省南阳市的白雪丹也表示,香椿的美好季节就是春分前后,香椿炒鸡蛋,农家待客饭。


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可食的春菜的种类也有不少。市民张霞就告诉记者,她刚刚在超市买到了新鲜的豌豆尖和莴笋。青翠的豌豆尖和莴笋,就像翠意盎然的春天,摆进洁白的瓷质餐具里,顿时觉得餐桌上都生动活泼起来。


除此之外,北方最常见的春菜莫过于“韭菜”俗话说,一刀春韭胜珍馐,春天的韭菜性温味美,鲜嫩多汁,既有温补的效果又能领略春天的滋味。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分虽然是属于仲春的节气,但犹携春寒之威。很多地方春分前后还会有春雪降临,纷纷扬扬,奏响“醒春”的乐章。


也正是因为如此,春分时候,人们更应注意调整饮食、注意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养生保健。


有多年从医经验的中医刘静波告诉记者,中医学中对春分养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认为此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对养生大有裨益。


中医周泰也提醒说,春分时节,人们在吃寒性食物时应佐以温热之品,服用益阳之品时则应配以滋阴之物,以保持阴阳平衡。尤其需要注意养肝,戒怒戒嗔,避免扰动肝气,引起阴阳失调,可登高望远,寄情山水,陶冶性情,也多吃荠菜、山药、菠菜等柔肝养肺的食物。


此外,春季还是人体血液循环比较旺盛的时期,由于气温变化大,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故此要禁忌大热、大寒,保持寒热均衡。


衣着方面,也要注意“春捂”,记者发现,许多人对于“春捂”的认识略有误区,认为只要外套穿得厚,里面穿夏装也不为过。但事实并非如此,“春捂”应当遵循适时加减衣物的规律,上薄下厚,外薄里厚,尤其是要注意对腿部和足部进行保暖。尤其是清明之前还要防备倒春寒再度来袭,就像我国著名诗人苏轼诗中描写的那样:“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意思就是说,春天的天气越发难料,即使天气转暖,也要留好御寒的衣物。


运动方面也仍然要以“缓”和“适度”为原则。老年人可常常散步缓行,使得经络气血正常运行;年轻人可以适当跑步、爬山、做瑜伽等,以保证“动则阳气生”。


今年的春分节气,恰与国际睡眠日为同一天。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不少市民都觉得,自从立春之后,就会觉得春困,每天睡不够。


这种感觉并非是个例,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过去10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缩减到7.06小时,能真正睡够8小时的人仅有35%。


因此,“春困”的确是正在困扰人们的问题之一,对此,睡眠专家给出建议:为了保证健康充足的睡眠,应该在晚上10点到11点就入睡,最晚别超过12点,以保证睡眠时间维持在7到8个小时,这样睡醒以后,精神状态会更饱满,对健康也非常有利。


总而言之,春分的到来,昭示了春之乐曲进入了盛大的篇章。从春分开始,万事万物都将进入生机勃勃的时刻。田野里,春耕轰轰烈烈拉开序幕,红嘴鸥正再度来访乌海湖,灼灼桃花也正进入繁盛期,催促着我们也当振奋起精神来,在这大好春日,展现一番新作为。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