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之交,在根河市景观路原始森林风景区,从高处俯瞰,阔叶林、针叶混交林、草甸、冰雪带层层叠叠,这是呼伦贝尔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据了解,天保工程二期(2011—2020)间,我市累计投入31.2亿元左右,每年保护面积达3572.7万亩,通过森林资源管护、后备森林资源培育、政策性社会性岗位补助等渠道为工程区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
免渡河林业局2000年正式实施天保工程,木材采伐限额大幅削减,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林业完成从伐木人到护林人的历史性转变,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同时,林业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等生态工程项目,经过多年来天保工程的深入开展,林分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林业职工的收入逐年增加,职工获得感显著增强。”免渡河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与天保工程实施前相比,该局有林地面积增加2.5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增加787.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9%,达到79.88%。林业职工“五险”参保率100%,完成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3363户,从根本上改善了林业职工的居住条件;新建森林管护防火外站31个、维修4个,新接常用照明电站点21个,并为全部站点配备了液晶电视及电视增收设备等。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有效保护了呼伦贝尔市生态资源,科学实施减灾灭灾和自然灾害防治,持续提升了森林固碳能力。数据显示,我市2021年地方森林面积373.2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8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6.20%。与2012年相比,森林面积增加21.6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长0.4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长1.66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森林管护力度的加大,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有了显著变化,野生动植物明显增多,通过对野生动物的监测观察,狍子、野猪、灰鼠等野生动物种群增加最为显著。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林地植被覆盖度提高,森林植被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土壤侵蚀,河流泥沙量显著降低,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凭借“天保工程”这把“金钥匙”,呼伦贝尔走出了一条逐绿而行的前进之路。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