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呼和浩特,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日渐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受市民欢迎。
2月27日上午,在海拉尔西街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市民韩女士和爱人正在选车。韩女士告诉记者,她和爱人刚结婚不久,打算选购一台15万元左右的车,挑选了几家后,他们有意购买一台新能源汽车。“之所以选择新能源汽车,主要因为新能源汽车从内饰到外观设计都更加时尚化、高端化,绿色、低碳出行,还能降低生活成本。”韩女士说。
“我认同新能源的理念,减少碳排放是大势所趋。” 刚刚试驾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市民徐先生说,他家中已经有一辆传统燃油车,现在买新能源汽车,厂家不但有补贴,还能免购置税,所以购买第二辆车会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涨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国家加大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成积极的影响。比亚迪汽车海洋网销售事业部内蒙古大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的变革与发展机遇。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明朗,相关配套设施肯定会越来越成熟。
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市民越来越多,我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是否能满足所需,相信这也是很多购买或有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最为担忧的。据了解,2020年10月,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与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呼和浩特青城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动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助力绿色出行。新能源电动汽车车主可通过“特来电”“云快充”等充电站App,导航到最近的充电站,显示充电车位是否有空余,扫描终端上的二维码即可充电。充电完成后,支付订单,结束充电即可。
呼和浩特市燃气热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学虎表示,2020年至2025年计划新建公用充电站55座,在加大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加速科学布桩。“我们将继续加大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力度,要在二环快速路、110国道、机场周边等区域新建充电站,让更多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更容易找到充电设施。”张学虎说。
“12时,万达广场约个饭!”在没有地铁之前,相信居住在老城区的市民一想到要前往城市东边的万达商圈,总会因堵车和无处停车而犯愁。但自从地铁开通后,逛商圈已不再是难事儿。
2月26日10时许,市民韩女士接到朋友的电话,趁着中午时间想约她一起吃饭。居住在新希望家园的韩女士看了一下时间,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于是便决定先坐公交车去地铁站,然后乘坐地铁前往东万达,途中所用时间为50分钟左右,12时前便到达了约定地点。“不仅时间来得及,交通费也合算。以前遇到这种临时约会或是外出办事,坐公交车是来不及的,打车的话,这么远的距离差不多要20元,现在4元就能搞定。”韩女士说。
和韩女士一样,每天都在享受乘坐地铁带来的出行便捷的还有市民王磊。他住在双树电力小区,以前每天前往市政府上班需要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现在坐地铁每天最多用时40分钟。
记者在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从1月1日至2月26日, 地铁1号线完成客运量356.62万人次,地铁2号线完成客运量351.94万人次,线网完成客运量708.56万人次;受春节影响,春节期间客运量40.37万人次,春节过后,客运量迅速攀升,受降雪、春运、开学等因素影响,最高日客运量(2月9日)达20.55万人次。近两周(2月13日至2月26日)线网完成客运量239.25万人次,日均达17.09万人次。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我们熟悉的这座城市越来越繁华,出行方便也成为更多人的诉求。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市民上班、上学、出行会选择乘坐公交车,不仅因为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而且公交车陆续换新,乘车环境越来越舒适。
“乘坐公交车出行非常方便,上班上学有固定路线,社区之间还有短距离的社区公交。”“以前公交车的线路很长,想要去往目的地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现在许多线路都进行了优化,时间缩短、线路增加,出行更方便。”“市区一日游,选择公交车出行最便捷,我市在去年新增了5条公交旅游线路,这些线路可以带着我们在最美的季节,花费最少的费用畅游青城。”市民们如数家珍地说着首府公交的方便快捷。
为积极倡导广大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近几年,首府的公交部门逐渐将普通公交车更换为新能源公交车型,为市民带来更安全、更舒适的公共出行体验。据悉,目前我市有1969台新能源公交车,这种新型的气电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不仅外观亮丽,内部设计人性化,还大大提高了乘坐者的舒适度,乘车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车辆的陆续更新,公交线网的不断织密,让首府公交快速发展,在2022年全年客运量达1.19亿人次,成为首府市民绿色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助力环保的同时,也为首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添彩。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97个城市达到绿色出行创建目标,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上榜城市。那么,我市到底是如何做到全民绿色出行的?这中间肯定少不了多种绿色出行交通工具的助力,快跟记者去看看吧。
“走出家门,一边是林荫步道,一边是小黑河美景,每天走一走,精神头特别好。”今年75岁的刘永全住在锦绣福源小区,与小黑河段呼和浩特市城市绿道仅一路之隔。如今,每天到这里晨练,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道在林间走,人在画中游。近几年,绿色已经成为呼和浩特的主色调,建在家门口的游园、公园让市民充分享受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而城市绿道的建设,则让首府的慢行系统日趋完善,让市民逐渐养成了绿色的生活方式。根据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的绿道规划内容,按照“市级——区级——社区级”的青城绿道建设目标,我市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000公里,进一步构建覆盖城乡的绿地系统网络,打造环城生态绿道、内环生态绿道以及重点区级绿道,结合绿道建设优化植物群落配置,增加乡土植物的使用量,适地适树,营造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以绿道布局串联节点公园,构建城市绿道网络体系,形成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承载市民活动功能的绿色连续空间,提升市民健康舒适的绿色慢行体验,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据了解,我市2022年新建、续建、改造城市绿道300公里,包括市本级绿道建设100公里,赛罕区绿道建设70公里,玉泉区绿道建设40公里,回民区绿道建设20公里,新城区绿道建设70公里,目前已全部完工。
首府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为推进节能减排,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出行时趋向于绿色低碳。
小周是一位环保主义者,在他看来,骑共享单车出行好处多多,既锻炼身体,又低碳环保、方便快捷,且经济实惠。
“据哈啰数据统计,2022年,哈啰呼和浩特用户骑行总里程约5500万公里,如果以呼和浩特到北京的距离480公里来计算,相当于呼和浩特到北京往返57400次。从用户男女占比来看,单车女性用户高于男性用户, 分别为57%和43%,与之相反,助力车的用户则以男性居多,占比59%。哈啰数据还显示,市民骑行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7时、11时,18时30分至20时30分这几个时间段。骑共享单车出行,如果按照平均百公里耗油8升计算的话,在过去的1年里,市民骑行共享单车共节约汽油约440万升;按照一升汽油可产生0.627千克碳计算,去年我们减少的碳排放量约2800吨。” 哈啰骑行呼和浩特城市经理吕铮介绍。
在呼和浩特,城市绿道与城市自行车出行系统相衔接,构建起“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微循环系统,与主干道形成快慢相宜、刚柔并济的宜居城市交通体系,休闲与慢行逐渐成为首府市民活动和出行的趋势,也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宜居。
经过两年多的创建,我市绿色出行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出行服务品质实现提档升级。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运营地铁线路2条、公交线路208条,其中包括定制公交线路9条、学生公交线路28条、高峰区间线路5条、夜线9条、城乡公交线路33条,80%以上的常规线路实现了和地铁接驳摆渡。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