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但在通辽市库伦旗,许多村民并没有大量购买化肥,而是尽可能把农家肥送往田间地头,提高土地肥力,降低种植成本,“绿色”春耕成为农业种植新风尚。
一大早,白音花镇下库力图村村民何宝泉就用电动车把农家肥运到田间地头施撒,为春耕生产做准备。何宝泉家种着80亩耕地,养着10多头牛。过去每年要购买100多袋化肥,这几年有了养殖产业,每年产生15吨左右的农家肥,成了地里的备耕“宠儿”。“我把牛粪都搁到地里,土地也松软,种出来的庄稼产量高,粮食也实,牛圈也清了,又减少了化肥的费用。”何宝泉高兴地说道。
孟繁杰是先进苏木梁庭刚养殖家庭牧场的成员,这两天,他抢抓时间往养殖场地块施洒农家肥。梁庭刚养殖家庭牧场耕地面积300余亩,共有60头牛,每年产50余吨农家肥,自开始使用农家肥以来,每亩增产300余斤。“每年能节省3到5万元。”孟繁杰说道。
截至目前,库伦旗牲畜存栏数89.3万头,每年产农家肥190万吨左右,施用农家肥耕地面积达70余万亩。库伦旗积极引导农户细算春耕账,通过农家肥和化肥配合使用的方式,全面供应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达到保墒保肥培肥耕地的目的,发展高效、环保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内在品质,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走上生态致富路。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