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停留在乌海越冬的鸟儿们早早感知到了春天的到来。2月5日,乌海湖的冰面还未消融,滨河新区环湖路附近的一处水面已是春意融融,7只赤麻鸭在水面畅游,时而觅食嬉戏,为乌海大地带来了春日的灵动。
近年来,乌海市生态环境部门全面统筹环境容量指标,深入推进城市绿化建设,以打造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为着力点,为市民打造绿色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候鸟在我市的迁徙通道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及沿岸。这几年,很多灰鹤、红嘴鸥、赤麻鸭等鸟类由候鸟变为留鸟。我们在冬季开展常态化巡逻,时时关照这些越冬鸟儿,遇到下雪等天气,会在它们的栖息地投放玉米等食物,确保鸟儿有充足的食物过冬。”市自然资源海南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蒙建军说。
今年4月1日起,黄河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这为我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市将充分发挥河长制制度优势,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让黄河水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排得出,也为途经我市的鸟儿提供更优的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让生态红利更好惠及百姓,过去一年,我市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保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今年生态环境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海勃湾区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散改集”“柴改电”“柴改氢”等绿色运输方式,完成24个大气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清洁取暖改造2932户。乌达区聚焦“七治”系统施策,引入“环保管家”上门“体检开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升2.6个百分点;智慧水务监测、水情灾害预警平台上线运行。海南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8天;27处沿黄取水口规范化运行,饮水安全4项指标全部达标;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取得实质性进展,5家绿色矿山创建成果不断巩固。
宜居的环境是绿色生活的推进器。这几年,生活在乌海的人们明显感到城市绿量增加,城湖相融、山水相依、文景相生的滨水生态绿城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加入绿色生活的行列中来。
市民刘勇是一名骑行爱好者。这几天,他经常带好装备到乌海湖和龙游湾湿地附近骑行,亲近自然。
“这几天天气暖和,就想出来运动骑行,人也精神舒爽。路边有一些花草也开始冒头,到处都欣欣向荣,晚上再去公园散散步,心情特别好。”刘勇说。
为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我市引进共享电动自行车、新能源公交车,并通过加大力度建设口袋公园等方式,在城市公共区域投放各类健身设施,鼓励市民多运动、享健康,同时,不断改造、提升公园品质,小区旁、学校里、马路边,都有充满绿意的休闲空间。
今年,滨河新区黄河沿岸的滨河区域生态建设项目三期将有序推进。该生态建设项目北邻甘德尔河,南以乌海湖大桥为界,东以滨河路为界,西临乌海湖,计划打造以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为核心,以黄河文化为底蕴、以乌海文化为基础的集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休闲型生态公园,打造更加协调、舒适的休憩空间,今年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园区绿化带保留了原有长势良好的骨架树,梳理移植了密实的林带,增加了复层植物与地被花卉,还打造了一些有互动性、运动性功能的活动区,是我市又一个景色秀美、功能齐全的休闲游园区。”泽汇园林项目负责人牛锐说。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