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纵横交错的河流到水草繁茂的沼泽,从一望无际的古甜杨林到珍稀鸟类迁徙中转站,从返璞归真的野蔷薇到随风摇曳的绣线菊花丛……多彩景色共同将呼伦贝尔湿地编织成一幅华美的画卷。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湿地保护是其中的重要方面。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为人类和地球所作贡献的认识,促进全社会采取行动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湿地。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以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湿地保护和恢复为基础,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将湿地保护和生态资源利用良好结合,现阶段已取得显著成效。
管理责任压实 促进湿地健康发展
为全面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呼伦贝尔市构建“3+13+6”结构的湿地保护管理专职机构框架,即:3个市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分别为市林草局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科、市林草研究所湿地科、市林草事业发展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1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管理局(站);6个自治区级以上湿地类型保护区管理局。同时,构建了专职管理机构+各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局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密了网格化管理密度,有效贯通了湿地保护与管理责任覆盖“最后一公里”,推动了湿地保护与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完善保护体系 丰富生态资源内涵
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建立国际重要湿地1处,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1处,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重要湿地13处。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管辖区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3处,其中正式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10处,以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各级重要湿地为依托的全市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各级林草部门在科学保护湿地的同时,兼顾湿地的科普宣教功能,湿地公园成为全市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使呼伦贝尔生态资源内涵更加丰富,越来越多地承载着人们“诗与远方”的向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湿地面积247.28万公顷。据统计,我市现有木本植物35科、65属、15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自治区级珍稀野生植物9种;野生动物有48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1种,二级保护动物72种,“三有”保护动物242种。多年来,呼伦贝尔在鸿雁等鸟类资源的保护、科研监测、社区共管、公众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呼伦贝尔市“中国鸿雁之乡”称号,这是对我市多年来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发展湿地公园 适度开展生态旅游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被批准为试点,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于2017年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挂牌为“国家湿地公园”。现已列入2020年自治区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加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
漫步公园中,八处景点各具特色。野蔷薇、绣线菊花丛随风俏皮摇曳,苔草塔头别具一格。历史沧桑中古甜杨林顽强生长,诉说着生生不息的力量。黑森林岛是生态康养的好去处,在密林中探寻野猪生活的痕迹。翠木葱茏林深树密,在榆树林中感受一份阴凉湿润。鸟岛是观鸟赏鸟的绝佳场所,沿途穿过大片的原始白桦林到达罕达盖山顶,俯瞰公园全貌,湿地、草原、森林在此交汇,观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过渡之景,看根河水如一条银色玉带蜿蜒流淌,壮丽自然风光震撼心灵。湿地花海芳香拂面,公园内所有娱乐项目都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景观为依托,在进行生态观光的同时,可以在林草间体验时空滑道,在根河水中进行五彩漂流,让清凉的河水冲散炎炎夏日,在鹿园中打卡网红空中自行车。真正置身湿地之中,感受湿地的无穷魅力。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把公园内苔草塔头湿地、古甜杨林、榆树林、白桦林、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过渡带景观等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展现给人们,让大家共享生态保护成果,积极做好科普宣教工作,让更多人走进湿地,爱上湿地,从而加入到保护湿地的行列中。
据悉,湿地公园管理局对园区范围内大气、水、动物、植物等的状态、数量进行长期监测工作,了解种群的变化情况。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等高校进行合作,对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
与此同时,该局加大巡护保护工作力度,建设围栏,建立管护站,禁止车辆、人员随意进入,防止牧户放牧踩踏,破坏植被,持续推动周边退耕还林、还湿。进行动植物保护工作,在野生动植物主要分布和活动区域进行重点排查、蹲守,严防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现象发生。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有效提升防治效率,使我市现有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在湿地科普馆内,通过画卷、动植物标本、沙盘、展柜等多种形式向游人直观、立体展示湿地之美,让访客了解额尔古纳湿地的形成、湿地的功能效益等,努力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自觉形成保护湿地的良好习惯。公园内,随处可见科普宣传牌、指示牌、宣传册、宣传单等,沿栈道设有多处宣教展牌,让人们在游览湿地的同时,了解湿地相关知识。在游客服务中心资料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公园宣传单、宣传折页、宣传手册等,让访客能够了解公园的动植物种类、湿地功能、景点介绍等内容,有效提升访客的湿地保护意识。
近年来,湿地公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面向社会的自然教育、“爱鸟周”系列活动、“世界湿地日”系列活动、湿地摄影大赛等多种活动,让更多人走进湿地,感受湿地魅力,了解湿地文化,从而加入到保护湿地的队伍中,提升公众对于湿地的关注度。让人民都能切身感受到湿地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回首过去,呼伦贝尔市湿地资源保护结构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展望未来,我市湿地修复正乘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东风,向着更具湿地生态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加速崛起。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