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工作遵循,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用生态画笔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蓝图。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一幅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的美丽画卷正在黄河岸畔徐徐展开。
逐绿而行 守护绿水青山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投入大气污染治理资金190.8亿元,组织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929个,累计完成矿区道路硬化93条150.2公里,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19个、排土场规范化整治项目136个。治理煤层自燃点42处、排土场矸石火点198个、煤炭洗选企业矸石堆场自燃点510处。编制了自治区首个绿色矿区环境治理标准,隆昌工贸骆驼山煤矿成为自治区首家绿色矿山,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矿区环境智慧管控系统精准监控130余家矿山企业……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定、思路清晰地抓生态治理的决心,抓绿色发展的信心,更是一座内蒙古西部新兴工业城市对绿水青山的不竭守护。
——天更蓝。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我市始终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一重点,狠抓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将生态治理的理念贯穿到矿区开采、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逐步换来了今日的地绿天蓝。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2天,优良天数比率为78.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水更清。通过开展饮水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千吨万人”水源地专项行动、入河排污口监管、污染治理工程等工作,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四级河长制全面落实,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切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黄河乌海段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跻身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地更绿。土壤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形势稳定,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点绿成金 打开绿色账本
我市曾是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乌海人坚持逐绿的脚步,一株株、一片片播撒着绿色的希望。历届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城市绿化、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两环、三带、四山、多点、大园林”的总体布局,我市陆续建设了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园林绿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市档次和品位明显提升。建成青山翰墨园、滨河景观带带状公园等数十项绿化精品工程;对人民公园、植物园等主要公园和广场进行了绿化改造升级,全市已建成大型公园、广场30余处,建成由林荫大道、滨河大道等街路组成的城市林荫路系统。我市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成功摘得“国家园林城市”桂冠。
为让市民乐享绿色福利,我市着力打造“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按照“沙地绿洲、水上新城”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原则,采取拆违建绿、拆墙透绿、沿墙挂绿等措施,在原有主题鲜明、风格迥异的生态公园、广场绿地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园林景观,提高了城市绿化景观的档次和品位。同时对林荫大道、滨河新区等新建、改建道路两侧设置的景观绿带,采取乔、灌、花、草与色块结合,形成了“春花、夏荫、秋景、冬绿”的道路绿化风格。目前,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2596公顷,城市街道绿化率达100%,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
如今的乌海,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乌海湖生态效益凸显,龙游湾获评国家湿地公园,“来沙漠看海”越来越令人神往。“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收入、游客人数年均分别增长26%、19%。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乌海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
向绿而生 提升经济活力
改革创新寻突破,绿色发展不停歇。生态环境和污染问题,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结构、发展方式问题。我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以“乌金之海”为名,一个时期以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钢铁冶金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
在转型发展关键期,我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鲜明导向,坚持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双碳”“双控”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底线,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引进、建设项目硬指标,倒逼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向绿色要发展红利,努力在生态与发展、美丽与富裕中实现共赢。
我市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了焦化行业提标改造,焦化、电力、氯碱化工等重点行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严格控制环境准入,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全部执行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节能减排的同时,绿色工业正蓬勃发展。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有序推进,精细化工比重逐年提高,传统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氢经济示范城市创建破题开局,锂电池、可降解塑料等一批优质项目布局落地,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719亿元,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大关,人均GDP突破10万元。经济增长的背后,也是生态效益的提升。
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工作遵循,以实际成效助推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强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昂首迈步新时代,在擘画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美丽画卷上,我市将全力以赴、继续前行。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