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森林‘呼吸’空气就能挣钱,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现在都实现了!”内蒙古森工集团的职工们不禁一次次感叹道。
职工们说的“空气”,并非是真的空气,而是通过树木逐年生长,增长越来越多的蓄积量,把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把它固定在树木、植物或者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称为林业碳汇。然而,“空气卖钱”的说法,实则是可监测、可核查、可认证的一个过程,即林业碳汇交易。
随着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等多项有关“碳汇”的重磅利好消息发布。守护着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内蒙古森工集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抢抓深挖“双碳”目标的发展机遇和经济价值,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探索碳汇经济上先行先试,努力将林区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进而实现从“卖木头”到“卖空气”的全面转型。
发挥好森林优质“碳库”作用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目前保持最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8.39%,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10.33亿立方米。按照每生长1立方米林木、平均吸收固定约1.8吨二氧化碳计算,这里森林碳储总量约为18.9亿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清查和绿色核算显示: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元素约为2300多万吨,折合成二氧化碳为每年近8500万吨,相当于吸收了自治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
早在201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就开始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开发储备国际国内标准林业碳汇项目9项,实施碳汇交易项目6笔。
2017年完成第一笔40万元林业碳汇交易,迈出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步伐,为集团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2018年,集团在国内首次提出碳汇项目管理数据库的概念,填补了林区自主开发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空白。
2021年初,集团注册成立了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深挖林业碳汇交易潜力,通过专业化经营,抢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林区碳汇产业发展。
2021年4月,自治区首宗碳汇产权交易项目——内蒙古森工集团26万吨碳汇(VCS)减排量,按每吨10元的价格在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最终以总价299万元成交,增值率15%,成为当时中国华北地区最大一笔国际林业碳汇交易。
2022年,先后与中国林业集团、包钢集团等企业集团签署林业碳汇战略合作协议,与呼伦贝尔林业集团、鄂温克旗人民政府、兴安盟签署《林草碳汇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动地企双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林草碳汇交易和碳汇经济发展,在林草碳汇项目产品开发、开展碳资产交易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集团把林业碳汇作为凝结生态保护建设成果的优质生态产品,架起市场与生态建设的桥梁,打通GDP向GEP转化的通道。据统计,自2014年开展碳汇试点工作以来,林区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超过3516万元。2022年,完成销售碳汇产品8笔,交易额1407万元。
在“双碳”目标中深挖经济效益
如何在“双碳”背景下实现新作为?内蒙古森工集团坚持做优绿色特色产业,增强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特色优势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2022年,集团锚定“双碳”目标,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党中央意见、国务院行动方案和自治区“1+N+X”政策,提出力争打造全国最大的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和碳汇项目储备区。
集团以“六个一”为抓手,持续完善“一库三平台四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即力争实现到2030年完成同期国家森林蓄积增长任务10%的“一个目标”,全面构建以“一库三平台”为基础的林业碳汇资源管理“一套体系”,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碳汇储备的“一个基地”,开发储备碳汇“一批项目”,着力培养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批人才”,积极推动《天然次生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备案实现“一个突破”。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与碳中和新机制新途径,为更好地发挥森林碳汇功能,转化碳汇生态价值,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VCS碳汇项目开发规范开展,集团投资开发的3个VCS国际碳汇项目,预计2023年实现首批销售。2022年计划投资开发5个VCS项目,目前,绰尔森工公司1个VCS项目已完成项目注册挂网;CCER碳汇项目开发储备稳步推进,CCER审批程序尚未重新启动前,开展了林业碳汇项目筛选和项目设计文件(PDD)编制前期工作,成立了工作组,督导数据库建设和项目开发储备工作。研究起草了《内蒙古森工集团林业碳汇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确保林区碳汇资源效益最大化、碳汇产品价格市场化,推进形成价格主导型碳汇经济。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