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守主责主业,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推动林区生态保护建设质量持续提升。
1952年初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在潮查林场三车间地区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营林村——百林茂营林村。70年来,累计完成人工更新造林2000余万亩,并创造了阿尔山、库都尔两处“百万亩人工林”的营林奇迹;实施“天保工程”20年来,森林面积净增1500万亩、森林蓄积净增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截至停伐前,林区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余立方米、上缴利税200余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4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是林区的“根”和“魂”,每年的四五月份,在山间林下、沟塘岭脊,到处都有林业职工群众植树造林的身影。一代代务林人在护绿植绿增绿的道路上奋勇争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绿色的希望。
目前,林区建立各类管护站点682个,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1.45亿亩林地进行有效管护,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部)级自然保护区4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处,旗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2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5处;国家森林公园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2730万亩。林区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小区26处,受保护湿地面积94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52.74%。
林区深入实施“天保工程”,坚持实施生态发展战略,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认真落实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突出林地保护管理,大力推进依法治林,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森林资源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2022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坚决扛起生态保护建设政治责任,全面提升生态治理效能、灾害防控能力、生态系统功能,让内蒙古大兴安岭“绿色宝库”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应。森工集团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8713份;备齐扑火工器具及防护装备17.5万台(套)、运兵车辆1007台、大型机械设备205台,落实航空护林飞机8架;258座瞭望塔798名瞭望人员全天值守,卫星遥感热点、气象雷电测报、飞机空中巡护、高山瞭望与远程视频监控交叉互补,密切监视火情,筑牢防范森林火灾的思想防线,营造全民防火浓厚氛围。
此外,林区各地还不断夯实“绿色根基”,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宣教及野生动物危害宣传和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有效保护维护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典型性、代表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如今,林区初步形成了林下经济、特色种植养殖、特种经济林、森林碳汇、绿化种苗等“1+N”绿色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