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一路生“花” 青山秀水踏歌行

来源:包头时间:2022年12月09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曾几何时,前往五当召旅游,一条惊心动魄的破旧盘山路让游人记忆深刻;如今再游石拐区,景景相连一路生花,很多游客都会感慨次次都有新变化、新感受。从过去的色调单一,到如今的五彩斑斓,石拐区的变化足以让人惊艳。

春看云海翻腾、夏观山花烂漫、秋赏万山红遍、冬览雪景漫天……今年,伴随着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成功,石拐区全域旅游多点开花,虽受疫情影响,但旺季的旅游综合收入较前两年同期仍有明显提升。近年来,石拐区依托丰富自然资源,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为建设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行区注入了强劲活力。


曾几何时,前往五当召旅游,一条惊心动魄的破旧盘山路让游人记忆深刻;如今再游石拐区,景景相连一路生花,很多游客都会感慨次次都有新变化、新感受。从过去的色调单一,到如今的五彩斑斓,石拐区的变化足以让人惊艳。


擦亮“金字招牌”


石拐区最久负盛名的景区,当属五当召。它在历史上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对于很多老包头人来说,五当召庙会是儿时记忆里最热闹的所在。节日里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参加庙会以及其他传统活动。


曾几何时,五当召是石拐区发展旅游产业仅有的一块金字招牌。因此多年来,石拐区一直在如何释放其对本地区文旅产业的示范带动效能上下功夫,景区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景区内环道路、桥梁、广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备,菩提树、丁香树等植被郁郁葱葱,游客服务中心、消防站、燃气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祈福广场、涤心莲池、经幡广场等沿线景观与古建筑群相得益彰……各项建设的稳步推进,让景区的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邮电、购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旅游公交车、直通车和景区内观光车以及生态停车场的运行,给游客带来更加优质的观光体验。此外,编制丛书、制作特色原创纪念品等系列文化工程的开展,五当召杯全国自行车邀请赛、中国·五当召文化高峰论坛、“走进五当召”全国摄影大赛等品牌活动的举办,让五当召旅游区日益声名远播,也让“北方草原第一寺”的品牌实至名归。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石拐区依托“全区域布局、全要素构建、全产业融合、全景观打造、全社会参与”等一系列举措,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影视、通航、大数据、智慧城市、现代农牧业等产业融合互动。


2017年,随着生态农业观光项目花舞人间正式开园,从前的一处荒土坡,在石拐人的精心耕耘下,成为一片城市花海,一个童话世界,一个包头人的度假“后花园”。花舞人间也成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新的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新地标”。很快,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建成,游客可以动手实践和触摸“星辰”;包头古城的传统韵味让人流连忘返;赵北古长城登高望远,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借助独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的青山村,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最好去处;依托于乡村特色种养殖业和青山绿水的田园综合体五当驿站,集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喇嘛河广阔的绿地和浩渺的水域呈现完美的生态景观带……通过不断挖掘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建设重大旅游项目,石拐区加大力度做旺文旅产业,挖掘矿山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发展大青山影视基地和老矿区工业遗址项目,培育“彩韵青山”“味道古窑”乡村旅游IP,带动周边休闲游产业发展。同时,建设包石一级公路、石五二级公路等多条旅游公路,开通61路、37路、7路等多条公交线路和旅游大巴专线,配套旅游厕所和旅游驿站,全域旅游各方面设施和服务不断完善。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今石拐区各景区陆续接入石拐智慧监控平台,平安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旅游产业的发展,给石拐区带来了兴旺的人气。随着石拐区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乐章全面奏响,以五当召文化旅游区创5A、花舞人间、包头古城、五当召机场、赵北古长城、喇嘛河生态景观、大青山影视基地等为内容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2018年至2021年,石拐区年均接待游客人数近百万。2019年至2021年间,石拐区旅游综合“绿色”收入达7.1亿元,全域旅游成为驱动石拐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描绘“诗和远方”


2021年,石拐区通过系统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查明辖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2大类文化资源共11个;有旅游资源7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42个;新发现认定旅游资源4个;旅游资源在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上存在明显优势,在岁时节令活动上具有一定特色,在水域景观、人文活动上也存在较好的资源优势。通过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自然等旅游资源,准确把握“沉浸式”旅游的发展趋势,石拐区旅游产业正在谋划更大的发展。


2017年以后,随着花舞人间、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包头古城的陆续开园,石拐区的文旅产业开始了新的布局。近两年,三岔口驿站、秘境花海、山顶草原等一些景点作为旅游业态的补充相继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初见成效,今年石拐区继续推动打井沟亲子乐园项目的规划。随着“生态文旅立区”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业者加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遍地开花”……


今年五月,内蒙古电影集团与包头市人民政府、石拐区人民政府签订大青山军事、工业影视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一个包头市的军事和工业旅游基地。该项目以内蒙古电影集团在包头市拍摄“齐心协力建包钢”题材影视作品为契机,以“百年铁路、怀旧山城和红色小镇”三个主题产品为中心,在石拐区建设包头大青山军事、工业影视基地项目,打造全国重要军事战争、工业矿山、年代戏为主题的影视基地,力争建成全国一流集影视拍摄、迷粉体验、周边观光、时代怀旧为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综合体。这不仅走出了“以剧促景、以景促基地、以基地促旅游”的发展模式,也将为当前以旅游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增加新业态。


如今,“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蓝图日益清晰。石拐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汤化雨表示,未来几年,石拐区将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几十个旅游新项目,打造“4+1”文旅项目体系,加大营销力度打响石拐区文旅产业‘阳刚之气’的主题品牌。


“4+1”文旅项目体系包括依托赵北长城遗址遗迹打造包头赵北长城文化展示区项目,形成“英雄营地”的研学品牌;依托百年煤炭工业遗存,打造以国防教育和军事为主题的“怀旧山城”;以虎头山青少年实践基地为抓手挖掘山地越野、攀岩等内容,打造“极限山谷”;依托五当召景区及周边,打造“知识丛林”;以喜桂图新区为承载,结合新区的景区、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打造“亲子休闲中心”……这五大文旅项目体系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出一个智勇双全的“阳刚少年”的形象,恰如不断向绿色发展生态智慧文化旅游区迈进、蓬勃发展中的石拐区,雄姿英发。


石拐地区常住人口数万,规模甚至不及一个大型社区,然而这里年接待游客数量却以百万计。伴随着石拐区“生态文旅立区”发展战略的深度实施,越来越多的游客、企业以及创业者走进这里,石拐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版图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正成为推动石拐区全面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