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沿着翁牛特旗的穿沙公路前行,到达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眼前枯黄的草地上点缀着深绿的油松,落光叶子的树木枝干向远处延伸。经历过霜冻后,保护区内的绝大多数植物已经进入“冬眠”,为来年重新焕发绿意积蓄力量。
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端,总面积4237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4783公顷、缓冲区面积6805公顷、实验区面积20789公顷。2012年3月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油松、蒙古栎等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响水河湿地生态系统、科尔沁沙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为保护对象。
据管护中心主任乌华介绍,保护区内资源丰富、物种多样,不仅存有国家I、II类保护动物和植物,还有古松洲仅存下来的沙地油松、最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次生林。松树山沙地油松针阔混交林是非常特别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并产生了明显的地理变异,对控制土地沙化、防风、固沙、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起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保护区内共有天然元宝枫近7万亩、天然沙地油松6万亩、天然牧场10万亩、沙地30万亩、湿地面积3.5万亩,野生动物223种、野生植物612种、鸟类182种、古树名木300株、古树群落2个。
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构成了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灌丛、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松树山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野生物种资源基因库,对研究我国油松分布及起源、科尔沁沙地植被的演替、科尔沁沙地的演变历史和发展方向以及治理模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乌华说。
该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诠释着翁旗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为了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近年来,翁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对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先后制发了《翁牛特旗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实施方案》《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将保护区列入全年禁牧区域,全面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23名工作人员驻守,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强化日常巡护,配备执法记录仪,安装远程监控设备,杜绝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强化过境候鸟保护,防治森林病虫害。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在松树山自然保护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上设置沙障5000多亩,加大禁牧力度。今年上半年,保护区内共安装360度全天候监控设备12处、公路沿线护栏设施1500多延长米、智能巡护终端12台。
坚定不移对松树山的保护只是翁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缩影。几十年来,该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不懈开展防沙治沙工程,全力以赴推进生态建设。
据旗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翁旗先后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91.7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378.49万亩、沙地综合治理74万亩,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成勃隆克国家级沙漠公园、松树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灯笼河自治区级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08万亩。截至目前,开通穿沙公路12条,总里程388.5公里,沿公路两侧完成沙地治理面积258.1万亩,累计完成沙地治理578万亩,占全旗沙地总面积的79.5%,高于科尔沁沙地平均治理率8.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29.6%,项目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10%增加到现在的65%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翁旗土地沙化退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形成了“以路治沙”“引水治沙”的防沙治沙经验,总结出“坚守初心、科学治理、甘于奉献、不畏困难”的生态建设理念,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11年,翁旗代表自治区迎接了国家“十一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得到了国家考核组的充分肯定;2013年,获得“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获得“全区生态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5年,承办了全区防沙治沙现场经验交流会;2016年,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翁旗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并未停歇,正在向着下一个目标坚定前行着。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