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保护黑土地 守好大粮仓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时间:2022年11月03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黑土地保护、水利建设、秸秆增收、生态牧业、观光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秉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原则,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守好“绿色家底”、培育“绿色企业”、发展“绿色产业”,不遗余力为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奉献呼伦贝尔农垦力量。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持续围绕“由农转牧、农牧结合、以牧为主”的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双十、双百、双创”和“五化”“四个一流”为目标,着力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智慧农牧业、绿色生态产业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让黑土地休养生息


2021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与中科院整建制合作,发起“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农场有限公司设立大河湾战区,作为内蒙古唯一一家以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为目标的国家级核心示范区,初期示范面积3万亩,未来将辐射和服务周边8400万亩耕地。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共包括一期农业信息中心建设、二期科教培训中心建设和三期野外试验站建设项目。其中,农业信息中心楼已建设完成,今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科教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今年8月7日开工,冬季将进行室内装修,预计2023年10月投入使用;野外试验台站项目目前在进行实施方案设计。


据统计,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2021年完成黑土地保护作业240多万亩。正如市农牧局副局长李永鑫所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呼伦贝尔市粮食生产结构,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达到了提单产、改品质、增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目的,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保护性耕作技术


让黑土地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力度,自2005年起就要求杜绝秸秆焚烧,并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严格按照农艺要求推行秸秆全量还田、深松整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秸秆加工成饲料,不仅能有效提高秸秆利用率,也能推进秸秆资源化和商品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21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42万亩作物秸秆公开竞价拍卖,实现增收近500万元。


除此之外,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从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发展和畜牧业防灾减灾等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合理有序推进规模化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切实达到种草养畜、种草养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合作建设“生态草牧业试验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表示,生态草牧业建设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草原地区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幅提升试验区内草牧业生产力水平,使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改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优结构创品牌


让黑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拥有耕地面积600万亩,占呼伦贝尔总耕地面积的19%,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90.5万亩。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致力于研究调整更为科学合理的种植、养殖结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都在发生转变。


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以种植传统小麦、油菜、大麦等农作物为主,辅之种植苜蓿草、燕麦、马铃薯、水飞蓟等经济作物,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扩大中药材、牧草、观光农业、甜菜等特色作物种植。目前,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成了健康食材产业板块,粮油、肉类、乳业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苍茫谣”芥花油、“三河牛”乳肉、“夏日”矿泉水、“北一季”米面杂粮等十多个优质产品,为农垦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绿色根基。


黑土地保护、水利建设、秸秆增收、生态牧业、观光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秉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原则,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守好“绿色家底”、培育“绿色企业”、发展“绿色产业”,不遗余力为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奉献呼伦贝尔农垦力量。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