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守一湖碧水 扬呼伦清波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时间:2022年10月19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基础配套设施愈加完善,市容市貌越来越美,生活环境和谐宜居,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幸福的缔造者,也是幸福的获得者。

幸福,难以计量,但有迹可循。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基础配套设施愈加完善,市容市貌越来越美,生活环境和谐宜居,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幸福的缔造者,也是幸福的获得者。呼伦贝尔日报全平台推出《我们的新时代·幸福》系列报道,通过基层干部群众讲述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展现在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领下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变化。


一湖好水鸟先知。“叽叽叽,啾啾啾……”遗鸥、黑浮鸥等鸟儿在呼伦湖面上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这些对生存条件要求极高的鸟类出现在呼伦湖,无疑是对呼伦湖周边植被恢复、环境治理工作的肯定。而这当然离不开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们一年四季、风霜雪雨的坚守。


默默守护只为绿水长流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设置8个管护站,分布在保护区重要地区,主要负责辖区内保护管理、行政执法、日常巡护、社区共建、宣传教育等工作,并协助开展科研监测、防灾抗灾等。拴马桩管护站就是其中之一。包永林是拴马桩管护站的站长,有着18年的呼伦湖管护经验。


包永林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电脑前用远红外高清摄像头查看湖面及周边情况。“管护员的任务就是日复一日地巡护呼伦湖。”包永林告诉记者,在过去,管护员们只能靠“脚步”去巡湖、靠群众的举报或蹲守在重点区域来发现违法行为的线索,保护工作效率比较低。而现在,有了先进的管护设备设施,管护能力也随之全面提升,基本覆盖保护区全境的视频监控系统,让管护人员拥有了“千里眼”,在站内就能监控到主要管理区域,可以及时掌握保护区动态。在晚上使用热感应监控,可以对湖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动力十足的管护巡逻艇,不仅能保障管护员的人身安全,还大大降低了巡护的工作强度,更提升了执法与管理、保护工作水平,提高了管护队伍的快速处置能力。


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影像图前,包永林说:“绿线以内是整个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区面积,黄线以内是缓冲区,红线以内是核心区,而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拴马桩管护站。”


拴马桩管护站管护着553平方公里的呼伦湖,辖区涉及2个苏木镇、5个嘎查。站内共有7名职工,分别来自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新右旗。管护站离每位管护员的家都不近。大家需要连续值班21天,然后休息7天,6个人轮流休息。为了呼伦湖的生态保护事业,管护员们根本顾不上家里的事。


在拴马桩管护站内墙上挂着“湖水无情人有情 敬业正值暖人心”“情系社区牧民 牢记初心使命”“真心帮扶办实事 情系群众解民忧”“情系牧民 温暖人心”等字样的锦旗格外显眼。包永林表示,这些锦旗既是对管护员的肯定与鼓励,更是鞭策。鞭策着自己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下去,共同保护呼伦湖的同时,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多年的坚守是责任更是使命


在做好视频监控工作之后,包永林和同事们就驾车到湖岸开始进行实地巡查。他们不停环顾四周,仔细查看附近的每一片土地。“保护着这里的每一条鱼、每一只鸟、每一棵草,守护着呼伦湖始终焕发勃勃生机”就是包永林的责任与使命。巡护呼伦湖过程中,管护员们也有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保护区范围内的草原上清捡垃圾,守护这一湖碧水、一份纯净。


多年来,包永林和同事们坚持积极宣传教育和行政执法双管齐下,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环保知识科普手册,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展宣传志愿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宣传效果。用包永林的话说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生态环境保护要做到共管共建。”包永林经常与辖区苏木、嘎查交流沟通,联合开展志愿者活动,周边的牧民也主动加入到保护呼伦湖生态环境的队伍中。如今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呼伦湖是中国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是“内蒙古草原之肾”,是北方一道极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好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战鼓声声,使呼伦湖管护员倍感鼓舞。对于呼伦湖管护员来说,每个月至少要进行两次150公里的“大巡护”,至少要进行4次60公里的“小巡护”,春夏秋季每个月还会开展不少于4次100公里的湖面巡护。包永林戴着红袖标在巡护路上的身影与波光粼粼的自然画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走在巡护路上,说起巡护工作的艰辛,包永林骄傲地告诉我们,他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并不觉得辛苦,眼看着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类越来越多,他觉得特别欣慰。


呼伦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对维系呼伦贝尔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包永林除了大部分时间巡湖,保持环境清洁,他还会救助受伤的鸟类,主动给游客分享关于鸟的知识,在群众心里播下环保的种子。同时通过开展保护候鸟活动等多项举措,在保护区周边形成一道爱鸟护鸟的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体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深刻含义。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拴马桩管护站的日常监测数据显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向好。据统计,在拴马桩保护区内有包括金雕、草原雕、猎隼、遗鸥等在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沙狐、赤狐、兔狲、鸿雁、白琵鹭、黑浮鸥、大鵟、雕鸮、雪鸮、蒙古百灵、云雀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呼伦湖水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水质指标稳步向好,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改善,“草原明珠”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生机与活力。


千百年来,宛如碧玉一般镶嵌在青翠草原的呼伦湖,用这一池碧水滋润着茫茫草原,孕育着这里的万物生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呼伦湖,这是所有同包永林一样的管护员们的誓言和承诺,也是执着坚守的底线和不懈努力的方向。包永林坚定地说:“呼伦湖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当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变成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意识,根深蒂固并倾全力而尽使命,我们的绿水青山定能世代相传。”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