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涌现出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典型人物,不胜枚举的国家级生态建设荣誉……绿色,对赤峰而言,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希望和信仰。
赤峰地处东北华北交汇处,紧邻京津冀地区,是首都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草原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无疑具有战略和全局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切实扛起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任务,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城乡绿化美化等工程,对境内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进行了集中治理。2019年7月,总书记深入赤峰市马鞍山林场,对赤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过去十年,绿水青山的赤峰实践,在400余万赤峰儿女心中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从翁牛特旗乌丹镇出发,一路向东,收获的气息扑面而来。连绵不绝的沙地林果、沙地马铃薯、沙地水稻、沙地中药材陆续迎来丰收,在微风中诉说着一场跨越时代的生态变迁。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寸草不生到长出食粮,翁牛特旗坚持不懈地开展以防沙治沙、植树种草为中心的生态建设,用绿色的信念书写了一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截至目前,全旗累计完成沙地治理面积578万亩,占全旗沙地总面积的79.5%,高于科尔沁沙地平均治理率的8.6个百分点。翁牛特旗流动沙地面积由302.5万亩减少到86.63万亩、半固定沙地面积由75.6万亩增加到132.92万亩、固定沙地面积由349.3万亩增加到507.85万亩。
绿色,同样记录着赤峰绿色矿山的创建脚步。作为国内重要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基地之一,赤峰有着一大批骨干型矿山企业。在绿色矿山创建伊始,我市顶层设计先行,相继制定实施了《赤峰市绿色矿山建设方案》《赤峰市绿色矿山建设行动方案》《赤峰市绿色矿山建设规划》《赤峰市北部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矿山“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标准” 。
如今,赤峰市许多矿山企业开始一改“傻大黑粗”的形象,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建成65家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和试点单位17个、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8个。赤峰市北部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已于2020年底由自然资源部遴选列入了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名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每年进入十月,天气转冷,大量候鸟开始由北向南迁徙,数万只天鹅和鸿雁在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群,在这里栖息、采食补充体力后,继续南迁。
碧水蓝天间万只天鹅浮在水面,时而戏水、叫声连绵的自然生态画面,得益于十年来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力度的加强。森林公安在达里湖周边设置了多处管护点,同时加大对湖区、湿地候鸟聚集地的巡查力度,全天不定时进行巡护,为迁徙的候鸟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繁殖环境,候鸟种类、数量得以逐年增加,在此栖息停留的时间增长。
青山不言,绿色为证。十年来,赤峰人用深刻在基因里的绿色信仰,通过植绿、修绿、护绿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浸染了赤峰9万多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赤峰人共同创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美好家园的绿色脚步不会停歇,以独特、优美的生态环境向世人展现不一样“赤峰美”的生态理念也更加坚定。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