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查布嘎山:荒山蝶变“桃花源”

来源:赤峰日报时间:2022年10月10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查布嘎山位于天山镇主城区北部,蒙古语为查布嘎乌拉,意思为生长枣树的山。对于天山镇区居民来说,查布嘎山意义非凡,它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记忆,承载着阿旗人们对山的依赖和眷恋。

“先让山绿起来,再让山美起来,最后让山靓起来”,这是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山生态治理阶段性目标的体现。从荒山秃岭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草,查布嘎山披上了绿装,焕发了新活力,成为口口相传的“桃花源”。


查布嘎山位于天山镇主城区北部,蒙古语为查布嘎乌拉,意思为生长枣树的山。对于天山镇区居民来说,查布嘎山意义非凡,它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记忆,承载着阿旗人们对山的依赖和眷恋。


金秋时节,驱车行驶在柏油路盘山道上,行至半山腰,步行登山步道至查布嘎山顶,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上树木翠绿,四瓣赤红“盛开”的莲花广场格外醒目。

“查布嘎山的采石历史可追溯到解放前夕,山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阿旗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阴云波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因建筑、修路采石需要,查布嘎山大规模开采,导致山体形成了31处采坑、29处废石堆和1条断崖带,原始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护生态环境,阿旗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对查布嘎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2006年,旗政府下令禁止采石,并关闭了全部采石厂。2009年,阿旗开展为期两个周期的恢复治理,局部区域收到一定效果,但因山体破坏比较严重,地质环境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2015年,阿旗申请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1.2亿元,规划治理面积4.31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景观修复、道路建设、植被恢复及其他辅助工程。共动用土石方100多万立方米,完成了地形地貌整形工作,恢复植被1.05平方公里,栽种乔木4.4万株、枣树2.7万株,种植灌木、植物球3.2万墩;修建柏油公路9公里;完成供电线路10.6公里、输水管路16公里以及机电井、户外变电站、水泵、加压泵等配套滴灌系统建设。


查布嘎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历时5年,非常艰辛。由于初期山路尚未修好,运载树苗十分艰难,可以说,在这里种一棵树就像养孩子一样金贵。让人欣慰的是,查布嘎山所栽的树成活率非常高,“披绿”工程成效斐然。2020年12月,该项目通过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验收。


“多年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让查布嘎山大变样,但还不够,我们要打造查布嘎山体育公园,真正让荒山蝶变成‘桃花源’。”阴云波说,2021年,阿旗围绕“体育生活化、生态体育化”目标,启动了查布嘎山体育公园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建设期2年,主要建设查布嘎广场、莲花广场、登山步道等。截至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工程建设,整个项目将于2023年完工,查布嘎山公园将成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如今,查布嘎山天坑不见了,“伤痕”消失了,阿旗人民以愚公的毅力回填、夯实、筑牢,把“伤痕”累累的查布嘎山复原,在生态修复妙手回春的“手术刀”下,查布嘎山正在发生美丽蝶变。


山路好走了。修建的9公里柏油公路可以直接驾车抵达登山步道口,通过步道可以一路观赏山景直至山顶。每天有百余人在这里休闲漫步,查布嘎山已经成为天山镇的“网红打卡地”。


风景更美了。整个山体种植着翠绿的树木,半山腰的莲花广场有四个延伸的“花瓣”,将天山镇区尽收眼底。


查布嘎山的生态治理,只是阿旗近年来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阿旗坚持“生态立旗”不动摇,不断推进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科学之路,形成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发展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全旗城市优良天气比例逐年提高,污染天数逐年减少,降水量得到有效回升,2020年更是达到455.6毫米的峰值,2021年的年平均风速仅为2.3米/秒,为十余年来最低值。“十三五”期间,阿旗共调整、新建9个乡镇级及以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完善水源地保护标识牌、界桩、警示标志等设施,水质持续向好。同时,阿旗还全面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阿旗实现了全旗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山,坚守一座城,树立城市的精神脊梁。查布嘎山将继续传承阿旗悠久的历史文化,默默见证“中国草都”的发展与变迁,沉淀这座城镇的山河岁月。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