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走进科右前旗桃合木苏木阿其郎图嘎查牧民乌云毕力格家的草场,虽然碧绿的草原染上了金黄,高高矮矮的草叶延绵到天边,但不难想象夏季的葱郁景象。望着多年不见的优质野生牧草、补播补种的牧草和不知名的小野花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乌云毕力格觉得如今的草场美不胜收。
“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在没有进行草场修复前的风蚀沙坑寸草不生。修复以后,夏天草长得有膝盖那么高。”乌云毕力格告诉记者,看到草场恢复得这么好,昔日的美景在家门口重现,他配合政府禁牧的决心更坚定了。
草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更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以来,兴安盟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科学利用、多方联动的原则,实施了草原生态修复项目25.19万亩、草原旅游区治理780亩、草种繁育基地建设9000亩,并将草原保护修复纳入林草长责任制,制定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从严从实抓好项目建设。同时,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通过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手段,调整受损草原生态系统结构。
对重度退化的草原,采取人工种草、免耕补播、禁牧封育等综合方式恢复草原植被,促进草原生态正向演替。对中度退化草原,采取划破草皮、松土施肥等综合措施,促进草原植被恢复。对轻度退化草原,采取围栏封育等综合措施。
曾经濒临重度退化边缘的科右中旗五角枫旅游区草原,作为全盟为数不多的疏林草原,在经过治理后,已恢复了昔日的生机。“没想到年年一根草都不长的沙地,能修复治理成现在这样。当初大伙儿都不看好治理,以为是白花钱,觉得这地方怎么都长不出草来。现在恢复得这么好,我们一定得守护好这片草原。”附近的牧民纷纷感慨。
守住草原,守住绿。“下一步,兴安盟将根据当前草原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精准发力,以改善草原生态质量为核心,以维护草原生态功能为主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重点辅助’的方针,落实草原资源休养生息,大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保护一片,推动形成健康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全力推动草原保护管理迈上新台阶。”盟林草局草原监督管理科科长金福恒说道。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