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绘生态保护底色 提产业发展成色 增和谐共生亮色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时间:2022年09月22日编辑:刘旭
导读: 生态是呼伦贝尔的优势所在,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呼伦贝尔的历史使命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生态是呼伦贝尔的优势所在,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呼伦贝尔的历史使命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用实际行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稳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等重要工作,着力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制度抓手


重在综合治理 稳扎稳打筑牢根基


8月下旬,秋意渐浓,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通过连年来加大退牧还草、生态修复、退耕还草、生物灾害防治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工程投入力度,草原生态稳中向好。据市林草局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呼伦贝尔市综合植被盖度为76.66%,连续4年位列全区第一。如今,这片草原是呼伦贝尔最远负盛名的骄傲底色。


用最严制度、最硬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呼伦贝尔掷地有声的决心和承诺。呼伦贝尔市相继制定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划定“三区三线”底线,落实“三线一单”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每个环境管控单元;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呼伦贝尔以制度为抓手,以机制为保障,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懈前行。


“这里曾经就是一片洼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不但为群众打造出一方休闲娱乐的亮丽景观,还提高了中水回用率,为呼伦湖流域水质改善增添一份保障。”望着飞鸟翔集的呼德诺尔人造湿地,新右旗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0年间,随着呼伦贝尔市全力推进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施环湖沙化土地治理、草地退化治理、入湖河流沿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治理措施,呼伦湖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截至今年7月底,呼伦湖水面面积扩大至2243.6平方公里,水量达139.3亿立方米。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不仅要守住草原这片“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呼伦湖,还要下好统筹推进的“全盘棋”。通过大力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森林蓄积量由2014年的2.62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2.88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长;通过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区等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土地沙化状况,控制了土地沙化蔓延速度;健全覆盖面广、连通性强、层级合理的湿地保护地体系,重点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典型完整或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域保护,稳步提高湿地保护率。


推动产业改革 优化生产方式 开拓创新助力发展


“今年特泥河农牧场公司首次将秸秆进行竞拍,通过好粮网面向社会发布竞拍公告,线下实地验货,线上竞拍,签订合同,公平公正公开。通过竞标,全场大小麦秸秆实现网络销售。先后有18标竞标,大小麦秸秆最终以12—19.5元/亩的价格中标。今年,公司大小麦秸秆竞拍一项就增收近240万元。”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供销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至关重要。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一直在探寻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和商机,挖掘农副产品增效潜能。随着秸秆公开竞价、拍卖,不仅有效提高秸秆利用率,也推进秸秆资源化和商品化,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变废为宝”和“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的转变。


国家能源集团大雁宝日希勒能源公司拥有两座国家保供露天煤矿和一座井工煤矿。近年来,抓好“双碳”目标落地是企业绿色矿山建设中追求的方向。公司以宝日希勒露天矿为主,扎尼河露天矿、雁南矿为辅,累计投入4.93亿元资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积极落实集团清洁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煤矿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守住绿水青山、优化革新产业同时,呼伦贝尔市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集体商标为基础注册市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生态天然多元富集、产品绿色健康安全的高端品牌,擦亮呼伦贝尔生态农牧业“金字招牌”,推动优质、绿色“呼伦贝尔”生态产品走向全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呼伦贝尔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产品竞争力,为呼伦贝尔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品牌力量。


深植绿色理念 集聚群众力量 齐心协力共建未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方面要靠政府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动员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在巩固拓展“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成果的同时,呼伦贝尔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谋划推进“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进一步加强大气、水、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编制《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呼伦贝尔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呼伦贝尔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呼伦贝尔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呼伦贝尔市温室气体清单》,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施工图”和“路线图”,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相关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遵循。


“这些年我们老百姓明显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随手捡起散落的垃圾,出行选择绿色低碳的方式,举手之劳让我们不仅是美好生活的享受者,也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建设者。”市民孙女士带领女儿参加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她们用自己的点滴付出为呼伦贝尔的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牢固树立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实“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性,推广节能降耗知识,敢于批评发生在身边的能源资源浪费现象,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节能活动中来,倡导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低碳生活新风尚。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