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以科技创新之笔 绘就绿色壮美画卷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时间:2022年09月16日编辑:刘旭
导读: 自“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及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坐落在雁宝能源后,一幅绿意浓浓的壮美画卷便徐徐铺开,在科技助力下绿色已然成为雁宝能源发展的最靓底色。

一碧千里的绿洲、珍稀动物栖息的家园、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自“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及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坐落在雁宝能源后,一幅绿意浓浓的壮美画卷便徐徐铺开,在科技助力下绿色已然成为雁宝能源发展的最靓底色。


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是我国东部能源保障的重要基地,位于国家“两屏三带”的北方防沙带东部,区位能源供应和生态功能均十分重要。为实现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联合20家单位联合攻关团队,于2016年启动实施了“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及示范”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周期从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分别建成3处示范工程。


雁宝能源宝日希勒露天煤矿是三个示范基地之一,在此示范基地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课题项目组通过关键技术试验、比较区同步观测研究、推广区技术适应性研究等技术研究了创建了一项监测体系和三项方法与理论,研发了四类技术,形成了1套生态修复模式。首次量化揭示了大型煤电基地开发生态影响规律与累积效应,研发并创建了大型露天开采生态减损型采—排—复一体化、露天煤矿“地下水库—近地表含水层—分布式保水控蚀设施—地面水库”立体保水和大型露天开采水—土—植被一体化修复技术体系,建成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生态修复示范区面积达10394亩,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较本底值提高37.96%,废迹地治理率达到100%,提升了酷寒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与生态修复技术水平,为我国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和东北区能源保供提供了科技支撑。


景观生态恢复是该公司根据课题项目要求开展的重点工程建设,利用煤电基地废弃物作为土壤改良剂,以土壤熟化为起点,利用前沿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改土培肥,提高排土场复垦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与土壤肥力。针对已经形成的排土场,坚持因势就势的原则,进行整形,覆土种草,同时在排土场顶部平盘设置不同生态修复区域,选育、栽培耐温、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的植物物种开展生态修复,形成绿肥+粘土+丛枝菌根真菌+沙棘+紫花苜蓿、表土+粘土+丛枝菌根真菌+紫花苜蓿、粘土+丛枝菌根真菌+沙棘+紫花苜蓿的生物修复模式,提升了排土场边坡以及整体的生态稳定性和生态修复效果,建立了完整的土壤生态系统。


该项目于今年1月10日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项目验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共申请发明专利68项,软著6项;发表论文160篇;出版专著11部;制定技术标准9项。项目成果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21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荣获“全国十大优秀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荣誉,纳入了《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与创新技术优秀作品集锦》。


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关键技术的助力下,雁宝能源已交出了一份新时代的亮眼“答卷”!该公司制定了“1+2+6+N”生态环保建设路径,累计投入资金5.42亿元用于宝日希勒露天煤矿、扎尼河露天煤矿、雁南矿3座生产矿山的生态建设,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8.38平方公里,排土场复垦绿化率90%,复垦绿化面积达到可复垦绿化面积的100%。2022年,该公司继续计划投资2.25亿元,在原有绿色矿山建设基础上,按照分期分块建设原则,重点打造了735景观湖、园林绿化、苗圃基地、植物种质资源库等重点工程,对绿色矿山建设进行全面的提档升级。此外,该公司还开展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土地复垦规划,从物料分类存放、地层精细重构、土壤改良增肥等方面,建立可推广的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型绿色矿山,并注重资源回收与利用,开展腐殖土及亚黏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试验、亚黏土熟化研究实验,有效解决了腐殖土不足难题,促进矿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协同发展。宝日希勒露天煤矿、雁南煤矿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名录,扎尼河露天煤矿入选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名录。雁宝能源荣获“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等荣誉。


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雁宝能源正以勃勃生机,昂首阔步的姿态走在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未来,还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于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为祖国绿水青山建设谱写更加绚丽的和谐篇章。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