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林草“天空地一体化”保护监测大数据智慧平台;实施家庭牧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工程;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经营体系建设……
自2020年被确定为自治区西部地区首个牧区现代化试点旗以来,乌拉特中旗以建成“1+5+N”试点示范区和实现牧区“五个全域化”为目标,探索推进“四个实现”,取得了积极成效。
智慧监管
助力草原治理能力现代化
“牧场有了这些‘宝贝’,我坐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放牧,接羔告别了守夜,喂羊也不再是苦重的活儿。”川井苏木哈拉图嘎查牧民维力斯指着屏幕介绍道。
他所说的“宝贝”,就是乌拉特中旗大力推广的家庭牧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
“有了这智能设备,羊走近饮水槽,水槽就会自动放水,羊随时都有温度适宜的水喝。”维力斯说。
除此之外,牧民还可以通过牧场影像采集系统,用手机远程查看草场畜群情况,掌控全天羊群行程总公里数。
而这种种便捷,都得益于乌拉特中旗推进牧区现代化建设。目前,该旗建设林草“天空地一体化”保护监测大数据智慧平台,实施30个家庭牧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工程,“七位一体”草原生态管理服务系统已形成。
与此同时,乌拉特中旗坚持试点先行、分区施策的原则,加大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力度,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严格实施禁牧、轮牧、休牧,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对此,呼勒斯太嘎查牧民刘华深有感触:“过去我依照传统散养的方式养了500多只羊,每年大概接羔140多只,收入还是不尽如人意。现在按照现代化休牧和农牧部门指导的双羔项目进行养殖,一年能接两茬羔。光去年我就接了400多只羊羔。经过休牧,草场牧草长势也明显比过去好。”
现在,乌拉特中旗落实季节性休牧33万亩,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56.41万亩,实施天然草原非充分灌溉生态修复示范项目0.8万亩,生态修复区内草原植被盖度较同年期非试点区提高35个百分点,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28%以上,牧草种类较试点前增加7种,产草量提高50%以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创新驱动
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其毛都镇德日素嘎查的养殖基地里,成群的戈壁短尾羊悠闲地吃着饲草料。这种体型匀称、尾巴短小的肉羊品种备受养殖户推崇。
据研究,饲养一只戈壁短尾羊相当于饲养一只半普通蒙古羊的效益。“戈壁短尾羊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肉用特征明显,既不破坏蒙古羊原有特性和遗传结构,又保留了苏尼特羊肉汁多鲜美等特点。”内蒙古草原戈壁短尾羊公司工作人员姚旖旎介绍说。
乌拉特中旗大力推进戈壁短尾羊、二狼山白绒山羊、巴美肉羊、蒙古马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二狼山白绒山羊等种畜场13处,畜禽良种化覆盖率达99%以上。
与此同时,乌拉特中旗依托7个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60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户统筹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持续完善科技小院5个、博士工作站2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覆盖率、重点技术应用率分别达93%、95%以上。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总体思路,主推畜牧业标准化技术规范62项,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养殖规模达165.17万头只,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技术24.76万亩,建成大中小型各类储草库(棚)346个。注册了“乌拉特”集体商标。12家企业入驻国家、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乌拉特中旗还推进牧区现代化一系列工作。投资850万元改建3个动物疫病防治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建立“互联网+远程诊疗平台”优化疫病防控体系;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经营体系建设,组建股份制经营合作社61个、农牧业专业合作社20个;投资3.84亿元实施呼勒斯太苏木万只规模山羊托管养殖基地、新忽热苏木肉牛养殖基地等68个重点项目,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
如今,草原生态好转,产业兴旺,乌拉特中旗以实际行动与成果破题牧区现代化建设。牧区将成为生产发展、牧民生活富裕、草原生态良好相统一的美好家园。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