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呼伦贝尔的坚守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时间:2022年09月09日编辑:刘旭
导读: 呼伦贝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扛起“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

呼伦贝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扛起“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


今天的呼伦贝尔,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让天空365天纤尘不染,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在兴安林海“挂斧停锯”、让“大草原味道”香飘万里,为全国人民打造了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


千里江山,千里青绿。巍巍乎古今无二,灿灿兮举世颂扬。在辽阔的内蒙古,也有一幅这样的青绿山水,藏于神州北陲,藏于丛林沃野,这就是呼伦贝尔。


深绿浅绿嫩绿鸭头绿,天蓝海蓝靛蓝宝石蓝,墨分五色,绿也分五色。呼伦贝尔就如画家的调色盘,斑斓靓丽,妖娆夺目。


大河大湖大湿地,林海草原杜鹃坡。浩瀚大兴安岭,自北而南逶迤绵延,辽阔呼伦贝尔草原,驰名五洲四海。草原依傍大岭,河流注入湖泊,山水相挽林草相连,组成一道靓丽风景,一道生态屏障。


有时像一幅水墨画卷,有时又似一幅狂草书法,无一例外的,每幅风景图都是青色做底,自然入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态和发展共同化作一抹抹青色,在大自然的手中,勾勒出最美丽的图景。


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为呼伦贝尔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生态是呼伦贝尔的根基。呼伦贝尔坚决扛起生态责任,坚守生态环保红线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永不懈怠、久久为功,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在探索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进程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呼伦贝尔样板。


呼伦贝尔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强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森林、河湖水系的保护治理,持续抓好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以综合治理之举,擦亮生态底色。


截至2022年8月底,呼伦湖水面面积扩大至2244.3平方公里,水量达139.7亿立方米。野生动物重新活跃、种群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市落实四级河湖长2100余人,市域内河湖面貌不断焕新,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退牧还草、草畜平衡、草原生态奖补、天然林保护等政策措施的实施,呼伦贝尔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实现“双提高”,草本植物持续增加,草原保护修复项目区草原盖度、高度和土壤养分明显提高,部分沙地治理项目区治理效果明显。


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呼伦贝尔打赢蓝天保卫战,2021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9.5%,位居自治区各盟市第一位。


通过大力实施中心城区一体化,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呼伦贝尔全面践行绿色生活,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有一种绿,它辽阔壮美:草原一望无际,森林郁郁葱葱,置身蓝天白云之下,目光所及皆是大自然馈赠的美景。


有一种绿,它动人心弦:湿地氤氲如画,河流蜿蜒清幽,徜徉青山绿水之间,所到之处都是生态建设的新画卷。


如今的呼伦贝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天蓝、地绿、水清、土净成为最靓丽的发展底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颗北疆明珠绽放着愈加耀眼的光芒。


逐绿而行,久久为功。放眼未来,呼伦贝尔将继续践行“两山”理念,坚决守好生态底线,为生态种下“绿色”希望,为产业贴上“绿色”标签,为城市书写“绿色”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呼伦贝尔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