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聚力“七治” 亮剑治污

来源:乌海日报时间:2022年09月08日编辑:刘旭
导读: 今年以来,乌海市坚持治矿、治气、治企、治路、治车、治场、治水“七治”一体推进,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生态环境实现重大改善,牢牢守住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今年以来,乌海市坚持治矿、治气、治企、治路、治车、治场、治水“七治”一体推进,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生态环境实现重大改善,牢牢守住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治矿”方面,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组,海勃湾区3个露天矿山整合区域、乌达区1个露天矿山整合区域已确定整合主体并签订了框架协议。全力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面积2.66平方公里。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1家已完成第三方评估,7家正在开展改造升级,1家正在编制绿色矿山建设计划。严格落实矿区自燃火点治理任务,开展了乌海市煤矿(采空区)火点和生产作业扬尘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启动煤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广乌海能源公司苏海图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推动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治气”方面,加快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攻坚战,围绕10项重点任务开展VOCs攻坚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管控工作,审核查验20家私营加油站。严控建筑工地扬尘,常态化监管全市49个在审批建设工地,开展专项巡查158次,建设项目工地出入口硬化率达100%。积极推进清洁供暖,全市计划改造的59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


“治企”方面,全面落实《乌海市焦化产业重组升级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确定的5个焦化联产项目均已备案。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淘汰的8户焦化、电石、铁合金企业6户已停产。实施产业园观感提升工程,推动园区路面建设和修补、硬化、绿化等工作。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污染超低和特别排放限值改造,计划完成特别排放改造项目13个、工业炉窑深度治理项目4个,正在有序推进。


“治路”方面,抓好矿区公共道路建设,实施海南运煤通道改道工程,积极推进乌达区五虎山矿区公路改建、海勃湾至铅矿道路翻修、乌达区矿区道路修复性养护工程。实施矿区道路两侧土路口封闭治理工作,完成封闭131个、硬化146个。加强矿区园区公共道路养护,矿区、园区实施道路“路长制”,采取加大清扫频次、每日洒水降尘、配置机械清扫车辆及设备等多种方式,提高路面清扫保洁质量。严查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成立道路货物运输超载超限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超载运输车辆采取限制经营和拉入黑名单等措施,持续严厉打击。


“治车”方面,着力调整运输结构,大力推广集装箱甩箱运输。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动道路货运集约高效发展。加快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推广使用,50台氢能源车辆已上线运营,全市公交车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90.2%,出租汽车清洁能源(燃气)车辆占比达到100%。严格实施新申请营运柴油货车达标准入。积极推广新能源重卡,选取火电、焦化两个重点行业,利用2年时间实现新能源重卡密闭运输,以点带面推广至其他行业。印发了《关于新能源重卡路权优先制度的通知》,明确新能源重卡在普通公路收费站、煤管站、路政执法检查、工矿企业、露天开采企业夜间禁采期间享有优先通行权。


“治场”方面,印发《露天煤矿、洗选企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项检查方案》,先后出动检查人员200余人次,检查企业314户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98个,清理非法配煤场等“小散乱污”企业18户。加快推进封闭料棚建设工作,计划建设封闭料棚25个,已建设完成17个,在建8个。对未完成封闭料棚(料仓)建设的企业,要求全面落实各项临时抑尘措施,确保不扬尘、不起尘。加快推进洗煤企业厂区道路硬化,目前27户企业已实现厂区全部硬化,45户实现部分硬化(未硬化部分已落实好洒水降尘措施)。


“治水”方面,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盗采地下水等违规取用水行为,海勃湾、乌达2个地下水超采区实现采补平衡,水位达到控制目标。加大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力度,共排查污水管网230.6公里,完成2.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持续推进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完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界碑、标识牌、警戒牌和视频监控。持续推进跨界流域联防联治,与石嘴山市首次就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签订了《黄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合力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强化沿黄危化企业安全管控,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共检查危化企业95户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4人次。持续开展河道“四乱”问题整治,整改完成24个问题。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已登记的5个入河排污口均未排水。深入推进“绿盾”问题点位整改,29个问题点位中18个点位已完成整改并销号,剩余11个点位已基本完成场地清理整治。持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加大种植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为100%。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