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察汗淖尔湿地碱斑地上见新绿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时间:2022年09月06日编辑:刘旭
导读: 在丰收的秋季,察汗淖尔也收获了诸多本属于自己的绿色。傍晚,霞光穿透云层,洒在湖面上。风吹过,摇荡一河碎金。这样的美景在未来将成为常态,只要我们不再向它过度索取,察汗淖尔必会馈赠我们更多。

初秋,乌兰察布已凉意十足。斑斓的波斯菊不惧寒气,在通向商都县察汗淖尔生态公园入口的道路两边竞相开放。同行的市林草局草原站副站长潘国栋说,这样的景观,在往年同期并不可见。今年草原站计划对公园周边草原修复3729亩,从4月份启动修复到9月1日,已完成3500亩。现在的商大商五线道旁已绿意盎然、野香醉人,修复成效喜人。


由于干旱少雨、气温升高以及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横跨蒙冀两省的察汗淖尔水面严重缩小,裸露的湖床变成盐渍荒滩。自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修复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系统作出重要批示以来,占流域总面积2/3的乌兰察布市以全面改善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修复生态功能为目标,确立了“十四五”时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思路。


据商都县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叶世河介绍,在实施围封保护、河道疏浚、旱改水、粮改饲等必须政策和结构性调整治理措施之后,察汗淖尔湿地的大部分区域修复原则主要以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多年形成的盐碱斑则需要人工干预。


今年4月,乌兰察布市林草局草原工作站开始对察汗淖尔公园周边草原进行生态治理。据市林草局草原站副站长潘国栋介绍,修复区分为轻度盐碱化草原修复区、中度盐碱化草原修复区、芨芨草平茬复壮。对轻度盐碱化草原,通过铺沙、铺种植土、撒种、覆盖绿网的方式,大面积复绿的可能性很高。


而中度盐碱地的修复则并不容易。一些较为严重的盐碱凸斑土壤盐分含量达13.3%(土壤盐分超过0.3%植物不能存活),ph值达9.4。潘国栋表示,这些地方的治理难度非常高,需要不断试验。


灰绿藜,俗称灰菜,是北方常见的一种耐碱植物,生命力极强。但在盐碱凸斑里,如此顽强的植物也必须经过人工铺沙隔离碱土、单独移栽育苗钵、滴灌浇水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才有成活的可能。而它们一旦成活,即可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改善周围土壤质量,使得其他物种也能顺利成活。除了灰绿藜,驼绒藜、芨芨草、马莲、盐爪爪、白刺等耐盐碱植物均为工作人员的试验对象,它们也被称为先锋植物。靠着不断的耐心摸索,马莲、碱蓬、雾冰藜、盐爪爪等耐盐碱植物顽强的扎下了根,小小的绿色在白色的盐碱地展现出蓬勃活力。商都县草原工作站站长阴林表示,湿地恢复急不得,重要的是尊重科学规律,给土地恢复的时间。


在丰收的秋季,察汗淖尔也收获了诸多本属于自己的绿色。傍晚,霞光穿透云层,洒在湖面上。风吹过,摇荡一河碎金。这样的美景在未来将成为常态,只要我们不再向它过度索取,察汗淖尔必会馈赠我们更多。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